2、琅玕出寺(2 / 2)

加入书签

“修心。”

“修心?”

正要开口,寺钟响了,时辰到了,众位释子起身弯腰稽首,论师起身缓步离去,众释子散。

这时,赵骤跑向初,将信封呈上言:“公子,信。”

十年了,离开十年了,除了父亲秘密送来的信件,这算是平生第一次收到的所谓家书,是家人的,是家人的……,初并未开心,倒是一脸愁容。

不来是好心情,来了就是扫兴。

“少爷怎么了?”

“信上都说了些什么?”初边走边说。

“给公子的信,属下哪敢看呢?”

“你看了再告诉本少爷。”

见信封上字迹和印章,此信乃家书,不过不知是老爷,还是夫人,还是……。赵骤本是府内仆人,哪敢私自拆信阅读呢?家书应该高兴,可少爷明摆着不开心,少爷此举又是何意?

赵骤跪地,道:“属下不敢。”

见他执拗,回道:“好了,好了,拿来我看看。”

初打开信后,读完信息,回禅房将信烧掉。对赵骤说:“我们的好日子到头了,是该离开了。”

“离开?”赵骤不知心中内容,惊讶地大喊了一声,初惊到了,回头用眼睛瞪了一眼赵骤。赵骤意识到自己有失礼仪,便走向方桌前倒了一杯水递给初说:“真的要离开吗?”

初从腰间取出青玉龙箫敲了敲赵骤的头道:“收拾一下,我去向师傅们拜别。”说罢便离去。

——

“初,无由大师、无释师叔,还有奇摩师叔都不愿与你相见,你还是走吧。”一位身形矮小的老和尚说。

“师叔,我知道他们的心思。我走了,谢谢师傅、师叔和师兄弟们的照顾和爱护,有朝一日,一定会回来看望你们的。”初说。

初双膝跪在禅房门前,向师傅他们磕了三个响头,便转身离去,三步一回头,心中难舍难离。他多么希望临走之前,师傅们能嘱咐他几句告诫和良言。回想起师傅往日的教诲,句句都是金玉良言,只要铭记在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也会帮助到自己很多。

赶至寺院门口,寺院的所有弟子都在等待着送初,初拱手一一拜别后,站在门口向大家鞠躬三次,师兄弟们也一起回礼,便一步一步缓慢地走出大门,直到再也看不见寺院的大门,才肯安心地上路。

“公子,我们准备去哪里?”赵骤边走边说。

“就这样走着,到哪里算哪里。”初脑海中浮现着寺院的花草树木,自然少不了那些同吃同睡的师兄弟们,更重要的良师密友的师傅师叔们。

“不可,公子勿忘使命。凡事应多往庙堂上瞻望,才可不泯初志,不忘初心。”赵骤眉头紧骤地提醒。

“用你的双眼细细观看路上的风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怡人。你呀!就是不会欣赏,也不会享受。”初驻足原地,思考后回头,嘱咐赵骤:“从此刻起,我们便踏上了江湖之路。以后不可称呼我初公子,我的江湖名字……,命为琅玕。”

“琅玕?什么意思?”赵骤追问。

“琅玕,石而似玉。希望经过江湖的磨练后能够琢成一块美石,不辜负无欲禅师在“陌上”的恭亲授业之劳苦,如此才可心安。”初说。

“禅师听到此话必定重罚。”赵骤说。

初目不转睛地盯着赵骤,会心一笑道:“每一个人都不是为别人而活,而是为自己本身而活,更是为自己的本心而活,随心即可。我在此警告你,不要动辄就抬出师父师叔们的话堵我闹我,听见没?”

“只要少爷铭记师父师叔们的教诲,属下也不会多说一句。”

“都在心里呢,你给我闭嘴,赶紧赶路吧。”琅玕不耐烦的轻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