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谈武论道(2 / 2)

加入书签

仁者乐山,山至刚,阳为道;智者乐水,水至柔,阴为道;天至高,高乃强,强为道;地至低,低乃拙,拙为道。

大道至繁,惟守本心;大道至简,知易行难;大道无垠,志坚者达,外莫能乱其心,莫能移其志,是以固守本道而无有他欲,持之以恒而不知怠。

从我们修炼者的角度看,道就是修炼之人追求的大悟大彻的极致之路,所谓问道于途、悟道于心、证道于天,大道三千,归于天道。每个人都有可能有自己不同的道,但大道朝天终归一体,得其道方可成仙封神。”

宣元昊目瞪口呆,惊诧于自己坐井观天,燕雀不知鸿鹄之志,看来真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同时,老者讲述的武道世界和天外之天,为宣元昊推开了一扇窗,宣元昊心中似有所顿悟。

老者似乎还想进一步考验宣元昊,“你我相见即是有缘,你有什么要求,比如修炼功法、武技、师门、灵石等等,我均可满足于你。”

“前辈,您能屈尊给晚辈传授九州之地的源起、远古密辛、武道境界和证道之心,晚辈已收获满满,听您一席话,胜于十年修炼,尽管晚辈说不清楚,但晚辈似乎有所顿悟。晚辈想追求自己的道心和道路,辞谢您的恩赐。”宣元昊礼貌而坚定地辞谢。

老者听到宣元昊的回答,早已在意料之中,但还是想赐一段机缘给宣元昊,同时结一段与宣元昊的缘分,于是说,“老夫早年间在一处秘境历练时,机缘巧合,曾得到一部功法《鸿蒙初解》,不同于九州之地的修真体系,当时老夫功法已定,小道初成,因此未曾修炼。你如今初入武道,白纸一张,正适合修炼,到底能取得多大成效,就要看你的造化了。”

老者说毕,目光凝视宣元昊,一段无色无形的灵气融入宣元昊体内,宣元昊的脑海中自动浮现了一篇《鸿蒙初解》。

同时传入体内的,还有三道封印,封印中包含着老者的灵魂虚影和灵力,只有当宣元昊面临生命危险时,封印才会根据危险的级别,自动解封,帮助宣元昊保住性命、度过危机。

对于封印一事,宣元昊全然不知。

宣元昊俯身下拜,三扣之后,老者却已不见踪影。

一段声音传音入耳,“今日之事,兹事体大,你知我知即可,无需传扬,老夫希望你谨守内心,自强不息,早日踏入金光大道,造福生民。”

宣元昊对着前方的青山白云高呼,“晚辈谨记,万分感谢前辈赐教之恩,必将坚守道心,自强不息,寻求大道。先贤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晚辈虽不敢夸口定能光耀古今,但也一定能做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定不负前辈重望。”

再次俯身三拜,之后便坚定转身离开。

云端之上,看着宣元昊消失的背影,老者面带笑容,自言自语:“真是一个道心坚定的可爱的小家伙,面对诱惑能够坚守内心,体内蕴含异宝却不自知,武道遭受挫折却不自弃,谦虚而不怯懦、成熟而不事故、勇敢而不鲁莽、自强而不自私。不自弃者天不弃,自助者天助之,或许,宣元昊就是改变九州之地的秘钥,也是改变我自身命运的一个契机。”

此番与神秘老者的一番对话和际遇,对宣元昊的武道和人生道路产生了巨大大的影响,宣元昊的眼界也更加开阔,胸怀更加宽广、道心更加坚定,武道之途正式铺开。

连他自己也没注意到,他的身体散发出来的气质又有了细微的变化,而丹田之中,点点金光更加明亮,似如挣脱黑暗的黎明之光。

似乎有一个稚嫩的声音在丹田中细语呢喃,“也不知沉睡了多少年,终于要醒来了,不知这是哪里,这具身体的主人天赋如何?”

匆忙赶往炼丹坊,已近中午时分,对于宣元昊三年来的首次迟到,其他几位学徒都惊讶不已,暗想着宣元昊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情。

魏丹生只是对宣元昊略微笑笑,简单布置了一天的工作事宜,并未询问他迟到的缘故。

由于对老者的承诺,宣元昊也未将今晨在寒潭老者传道解惑的事向师傅和盘托出,心中感到十分愧疚。

魏丹生对宣元昊有一种近乎天然的亲切感和信任感,这是作为一个炼丹者的与生俱来的第六感应。

他相信自己不会看错人,尽管宣元昊目前还未修炼出灵力,无法炼制丹药,但这只是暂时蛰伏,终有一日将天赋觉醒。

他相信宣元昊一定能继承成自己一身的炼丹本领,并且发扬光大。

虽然自己不能在炼丹界大放异彩,但是如果能够培养一个本领卓绝、闻名遐迩的徒弟,也足以引以为傲和欣慰。

看着宣元昊今天又呈现出新的精神面目和气质,魏丹生欣喜不已,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