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共图大计(2 / 2)

加入书签

好似见谢煌迷惑,平山鸣解释道:“表弟谢归箭法比糜禄更胜一筹,愿者服输,正好也没送他见面礼,糜禄便把自己的坐骑送给了他。”

谢煌的心思并不在此,他寻思着,要不要现在把王上的想法告知平山鸣,犹豫片刻,想到王上并未嘱咐把这消息通知于他,只好把话咽了回去。

平山鸣道:“谢候是否也正为派谁领兵随可汗平叛之事操心着?”

谢煌不答。

糜禄笑道:“这有何难,我自封为却胡侯,还没曾建过功勋,这次好不容易有机会,定不能放过,说不得只要那叛军见我鄯善威猛之师,立马投降归顺,如此,兵不血刃轻易便能凯旋归来,岂不快哉。”说这话时,他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好似真由他领兵出征,叛军便会一败涂地。

谢煌想到王上已决心派他领军去漠北去,已用不着争论,这时他自己提出来,倒也无需令平山鸣多疑,只道:“却胡侯,卑职闻听可汗领三万大军都没能令叛军奈何,万不可轻敌啊,我鄯善仅只这四千精锐,派去一千步卒,若有损失,实难弥补。”

对于谢煌的表现,平山鸣心生疑惑,若是往日,谢煌定会力主由自己领兵出战,方显本性。只是这念头在平山鸣脑际一闪而过,以为眼下谢煌已是领军都蔚,也有了更多顾虑,需得加紧督导训练兵士,不再像以前那般,把训练兵士的事交给他就行,于是不在疑虑其他,笑道:“难不成谢候真想从那精锐步卒中遣一千人前往?依我看,大可不必。”

谢煌看平山鸣一眼道:“愿闻其详。”

“谢候也知,那四千人马乃鄯善立国之本,若不是强敌压境,定不能轻易动用。”平山鸣早想好对策,因而侃侃而谈,“我打算,从附近各城中抽调些兵卒,随糜禄前去漠北配合可汗平叛,即便有所损失,也不会伤及鄯善根本。”

鄯善乃城邦之国,北面临焉耆与高昌,西临于阗,南部与吐谷浑交界,东有大魏。

自从沮渠安周被可汗所灭,北面所临皆为柔然属国,又没有边界纠纷,因而鄯善最北的边城楼兰,海头与麦德克三城,不需要多少兵马守卫,每城仅只一两百由城蔚所领城防兵守护,与其说是守城之兵,他们多数时间的职责不过是听当地执政官调遣,维持治安而已。

南面的吐谷浑虽强悍,却有昆仑山脉天堑阻碍,只少数狭隘艰险的道路可供通行,吐谷浑大军很难翻越昆仑山脉北侵鄯善,而东边的大魏与柔然近几十年长期征战,且大魏境内源于十几年前民间起义不断,孝文帝决定改革,以缓解社会矛盾,无意派军越过大漠攻击鄯善,是以,与扜泥城邻近的东面依循,西面弩支城,也与北面三城差不多形制,皆不过城防兵一两百人,只扜泥城由于是都城的缘故,除有三百城防兵外,另有一百五十人的王宫侍卫,由典军校尉所辖。

鄯善西面边境精绝城由于与于阗国交界,与其它城郭有所不同,为防范于阗大军来犯,精绝城曾常年备两千步卒护城,后于阗大军被平山鸣大败而不敢来犯,精绝城的常备兵力才降至一千人。

这时平山鸣提出从各城抽调守城之兵,不由让谢煌心疑,问:“殿下,那些精锐,本就是为征战而备,为何要抽调各城兵士?不说那些兵士没经过严格训练,上了战阵恐难以抵御强悍的叛军,就算真派他们去,只怕各城城蔚无兵所辖,要生埋怨。”

平山鸣好似早料到谢煌会有此一问,解释道:“谢候莫要担心,只需从各城征调五百兵士即可,其他五百人,可请佣兵前往,如此,即便那些城防之兵全是酒囊饭袋,也有五百佣兵可堪御敌,可汗自不会起疑。”

谢煌知道,那些佣兵多由贵霜国遗族子弟组成,这些人自幼便习练武艺熟悉阵法,个个身手不凡,平日以做保镖谋生,其作战能力不比那四千精锐差多少,于是道:“这样也好,只怕那五百没经过多少训练的兵士,遇上叛军恐多半不能生还。”

糜禄笑道:“不经过锻炼,怎能成勇士?谢候不必操心,在我带领下,即便是绵羊,到时定也能成为猛虎。”

此话一出,平山鸣也哈哈大笑起来,他拍了拍糜禄肩膀,只道:“说不得这次能把那群乌合之众锤炼成一头雄狮,王弟放心大胆去罢,这可是你第一次独自带兵,好生表现,以后为兄还要与你共图大计。”

看平山鸣与糜禄毫无戒心,谢煌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歉意。

平山鸣与糜禄行将离开军营时,平山鸣对谢煌道:“谢候也知,这几日小侄为派兵之事忙碌,没能顾得上去府中探望表弟,我已命工匠按表弟身量打造一副上好盔甲,估计不日可成,到时候命人送到府上去,希望表弟能喜欢。”

谢煌喃喃说:“会喜欢的,他一定会喜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