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6:凌沙返程;白宴冰办募捐宴席(2 / 2)

加入书签

第二日,凌沙告别了花胤夫妻二人,再次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

周国,五木镇。

这两个月,白宴冰非常的忙,既要操心建贸易城的事情,又要操心白府低下建冰室的事情。

这件事,他并没有对花氏和杜家人说,凌沙不让暂时说,就以为他是在建夏天消暑用的冰室。时傲是个二月二十,也就是凌沙生日那天才打听到冰棺的信息的。他消失了一天一夜,终于带回了冰棺,不过,是在夜间悄悄的和白宴冰带着人送进地下的冰室里的。不过,为了避免别人进来看到,他们放在了冰室的内室里。里边是个很小的内室,他们决定就放冰棺,出来后,把那道门暂时用石头封了起来。

每天每到夜晚,他不忙了,休息时,总是会响起凌沙,沙儿现在不知道走到了哪里?沙儿今天不知道做了什么?沙儿的身体情况不知道好些了,还是更严重了?

想到自己像个老妈子似的想七想八的时,白宴冰无奈叹息了一声,哎,这个不省心的丫头,真叫人牵挂啊!

距离太远,等那边的消息传回来后,也差不多一个月了,所以他也没让华重楼常常的给他传消息,浪费人力。

今年二月开始,五木镇下十八个村子开始大面积的种土豆,去年种的那些人家,成了其他没种过土豆的人家的师傅,村民之间互相教,互相帮忙干活,一时间,每个村子里的气氛都很团结。

下一步,白宴冰比照着大石村,让其他的村子里也开始设立男女学堂,女孩子们文化课一半,技术课一半。

他还特意的让其他村子里组织了一些村民和孩子们去大石村参观学习学堂。

见到女子学堂里的父子都是村子里的媳妇们,其他村子里的媳妇们也激动了,都跑到自家村长那里说自己会什么技术,可以教孩子们。

一时间,各村也忙了起来。村里公账上没钱不打紧,村民们忙完地里的活后,就开始赶着自家车帮着村子里拉石头,拉木头,送到村里定下要盖学堂的地方。

其实,说起让女孩子识点字,读点书,学些技术,村里哪家人都乐意。

但是光有石头和木头还不够,还得有砖。

白宴冰也不能一直让朝廷出这个钱,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热那个牛银山去统计其他十七个村子建学堂各需要多少砖,建下来连工费得多少钱,他准备帮着各村筹钱。

等得到数据后,白宴冰看了一下,其实,十七个村子建下来,并没有多少,一共才一千两。其实,这些钱,他能出,可他也知道,这个事情,钱不多,事却不小,所以,他得让整个五木镇的人都行动起来。

白宴冰在贵福楼办了个募捐大会,给镇上的四大世家和一些生意做的较大的人家都送了邀请贴,帖子上说的清楚,慈善募捐酒宴。

邀请人,白宴冰。

一些与白宴冰关系不错的人家,如时家,姜家,刘家,于家,柳家这些府邸的家主们都来了,而且来时,都是怀揣巨款,他们也不知道白宴冰要做什么,要多少钱,所以带的越多,面子越大。

当来了以后,人们才知道,白宴冰只邀请了十家,结果来了三十家,当然,其他的人家也都是做生意的,虽然没有四大家族有钱,但是知道是要做善事捐助的,那些人家的家主还是都来了,毕竟,这也是在世子兼镇丞的面前露脸的一个机会。

见到来了这么多人,白宴冰感激不已,赶紧让贵福楼又给安排了四桌,一共坐了五桌的酒席。

当然,饭菜都是上的贵福楼里的精品菜和新菜,这是一个很讲究的宴席。

白宴冰和时傲两个一起主持的这个募捐会,白宴冰致的开场词。

“谢谢各位家主们来捧场,今日是白某做镇丞来主持的第一个宴席,今天的主要目的,大家也应该都知道,募捐宴席,现在我要给大家说的是为什么事募捐,需要多少银两。募捐的目的,是给我们五木镇镇下的十七个村子建学堂,这学堂,是分男子学堂和女子学堂。这个事情,相信有些人也应该知道,大石村,我们就是这么建立的,不止村民们的男孩子可以上学堂,女孩子也可以。男孩子上学堂,读书认字学做人,考科举,入仕途,强大我们周国。女孩子上学堂,读书认字学技术,学做人的道理与如何持家,同时也能学一门手艺活。”

“但是,目前,以村民们的生活,还不足以能出的起这些钱来建学堂,朝廷可以出,但是,师出无名,现在全国都没有这个挂账的名头,所以,我想了个办法,我们镇上的有能力者来出。让有能力的人,带着其他人致富,就是我要发展五木镇的方法之一。其实,我们一共用的钱也并不多,一共一千两就够,大家一共来了三十家,每家出三十两银子,就差不多够了。”

白宴冰说完,人们一楞,三十两?他们带着千两银子来的,结果镇丞大人就要三十两?

“大家不用惊讶,你们是有能力的人,对于你们来说,可能觉得三十两是个小数,可是对于那些村里的村民们来说,三十两,有可能是三五年的田地里的收入。这两桌,就是十八个村子里的村长和负责给他们建学堂的牛先生和他的助手。”白宴冰介绍完,十八个村子的村长们都站了起来,向另一边的做生意的大佬们拱手行了一礼。”

这边,众家主们在再一次一愣后,赶紧也站了起来。

时家主是第一个开口的,“镇丞大人说的好,有能力的人带动能力低的人致富,这不就是和我们做生意一样吗,大铺子带动小铺子,让每个铺子都能赚钱。何况,这是建学堂,是好事,能读书的孩子们多了,我们五木镇有知识的人就多了,这对我们也是好事。除了建好学堂,还是要买笔墨纸砚和桌椅板凳的吧,三十两哪够,这样吧,我带头,捐二百两,到时候镇丞安排人给他们买好东西,安置好就行。以后镇丞再要是办这种募捐会,记得再叫上我们时家,做好事,帮助大家,我们很乐意。”话落,时家主从怀里摸出二百两银子来,放到了另一边那个大箱子里。

时傲赶紧提笔记下,时家,二百两。

接着,刘禀连也说了一句全力支持,也放了二百两。

有了这两个人带头,人们也都放了上去,没人少的,也没人多的,都是二百两,再多的,他们也能拿出来,但是道有道的规矩,作为五木镇首富的时家出二百两,他们跟着就好。

三十家,每家都是二百两,就连那些生意做的不大的人家,来时也是准备了千两的,没想到二百就可以了。

对于这一幕,十八个村子的村长们看的有些傻眼,也有些热泪盈眶。

------题外话------

没来的及修改错字,明日改,先哄宝宝睡觉了,晚安,亲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