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骤变5(2 / 2)

加入书签

同太子一起消失的,还有凌府的家主,当朝帝师大人,帝师大人在百姓眼中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无人会怀疑他会以公谋私,支持太子那个逆贼上位,他一定会站在道德舆论这边,带头供奉新主宁王登基。

只是他现在人不在凌府,就有点难办。

丞相和秦风以和太子共谋的罪名下了狱,这大概是这两位人前显贵的大族后人一生中经历的最屈辱的时刻。

至于太子身边的妖无格和后宫内院的殷贵妃,无人会在意两个陪衬女子的生死,战争的年代是男人的时代,世人想起来了最多叹一句世事无常,甚至还有人怀疑太子之所以一反常态杀父弑母都是妖无格蛊惑的。

一日半之后,宁王连夜赶到了京城,和数位肱骨大臣接连在金銮殿商讨至半夜,最后以皇子的身份发布了一道诏令。

年关国宴期间,太子逼宫篡位不成杀父弑母意图谋位,被进京参宴的何将军发现端倪随即领近卫军想要入宫救驾,奈何太子禁闭宫门,何将军只好凭兵符和多年威严调集附近几城兵力合击太子,三日前终于破城而入却得知皇帝皇后已死,停灵七日后葬入皇陵,现全国缉拿叛贼玉清绝,得项上人头者封侯拜相得千户邑,前途无量。

诏令里自始至终没有提凌家,为何?

凌家势力太大,朝堂上党羽众多,江湖中也探子遍地,现在就查杀不是最佳方式。

但现在帝师人不在京城,不代表之后不会带着太子重归,所以赶紧登基才是王道。

不等皇帝皇后下葬,宫中就急急地先备上了为登基准备的器物,国不可一日无君,典礼即使举办的草率些,也得像那么回事。

何将军入了皇宫便把三千禁军杀了个干净,将自己最勇猛的一支队伍交给大胡子将军让他管理宫内治安。

其余各军队分散在皇宫周围,时刻警惕帝师归来。

这种排兵布阵遭到殷洋的强烈反对,他觉得大胡子副将勇猛有余心却不细,皇城三宫六院七十二殿都要仔细查验,每一个宫女太监都要仔细盘查调换,每一个花瓶都要警惕殿下有没有暗道,这些只有心思缜密者才能办好。

但何将军坚持大胡子副将这次立了大功,必须大奖才可以服众,宁王也支持外祖父的说法,坚持的观点就是兵权在手,天下我有。

殷洋一下子被气得高烧不退,期间何将军来探望好几次,但殷洋都避而不见,他的心一点点发凉,慢慢觉得事情不妙。

又过了四日,皇帝皇后合葬于皇陵,宁王挤出几滴眼泪算是尽孝,在场好多大臣也潸然泪下,哭成泪人。

登基大典就定在皇帝皇后下葬后第三日。

这不知不觉间时间就这样过去了,连元宵节都没能好好过,以往京城的元宵节都是最热闹的,今年百姓们也只敢在家门口挂一只白灯笼。

宫内又陷入了新一轮的忙碌,不少宫女太监因为昼夜忙碌都病了,但也不敢告假,之前大战本就死了不少人,再告假人手肯定不够。

冬日的京城很少见太阳,登基那日天却意外的放晴了,天气好人心情也好,连百姓都觉得安生日子终于要回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