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三章韩世忠(1 / 2)

加入书签

夫敌国治戎,交和而舍,不以冥冥决事,必先探其将能否而后战。7k7k001.com

武松走后,杨政才详细的询问了林冲对于大宋朝内外局势的看法。林冲这些日子每日里神神秘秘,只是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的吴玠两人单线联系,大伙儿见林冲虽然称病不上朝,但却每日里忙活不休,知道林冲定然如同他说的一般,山人自有妙计。杨政大才之人,虽然迂腐,但也算眉眼通挑,知道有些事情自己不该知道的,就不能问,当下只是说到:“大人,杨益说你对咱们燕山府所处的天下大势别有心得,定然有所指,杨政鲁钝,还请大人赐教,以便燕山府的内治能跟得上大人的想头,不至于有乱。”

杨政问这个还是很合时宜的。燕山府下头州县林立,而燕山府此刻便只有这几个人勉力维持,因为是军管的原因,现在并没有太大的騒乱,而林冲采用的及时通商,增加粮草的储备,减少税赋,积极维持治下的治安,鼓励百姓们垦荒,并明确土地的产权,约法三章,以及把前辽那库房里头的大量铁制农具发放给百姓等等措施,把燕山府上下左右都结合在一起,但眼看来的就是一场同族之间的大战,燕山府上下输不起,也不能输。林冲下一步的任何军事策略,必须要跟燕山府现下的内治相吻合,才能不生内乱。

林冲却是笑笑。尽管在这个时候,脸上也还是那种阳光的、无公害地笑容,叫人觉得心境平和。任何困难都压不倒他“直夫所言甚是,这些日,我一直都从你处学来不少治国的道理,但我毕竟不想当皇帝,辅佐和大治是两个方向。然而直夫可明白,这治国之学。更多的是要用政治手腕≈段,而不是简单地吏治清明。而且。即便是想要吏治清明,这里头也要有许多政治上的策略,否则定然难以成事。”

见杨政有些不大理解,林冲啜了口茶水。挪了一下身子,好叫自己更舒服,才说到:“这样吧,咱们换个角度来说,就说当前的朝廷安抚方腊。大选进士这条吧。杨直夫以为,这各举措,是好,还是坏?好,又好在哪里,坏,又坏在哪里?”

杨政对这个问题考虑的业已比较成熟,当下便说到:“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六百三十人?从太宗皇帝开始的一年二百多名。到现下的一年六百多名,大宋朝的官员到底有多少人在真正地做实事?每年被罢官的少,致仕地少,而被封官的却多有人在。业已到了致仕年岁的各位千方百计往后推谈,更甚者,有些个业已致仕的,都还要再生尽千方百计回来这官场,哪怕是捞不到执事官地实缺,也要占着一方的官位,有所谓光宗耀祖,造福天下!长此下去,大宋朝当官得越来越多,而真正能为民造福一方的人却越来越少,执事官官位长胡被一些酒囊饭袋霸占,这个方腊不造反,那个方腊也会反!”

大宋一朝,宋代官俸制度十分混乱,官员无实职者可以领俸,有实职者则可以另加钱,在物质上优待官员。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匹刍粟、添支(增给)、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官员有差遣职务者另加津贴,作为职务补贴。这种职钱依官员本官与差遣职的级差按等发给,故虽任同一官,职钱并不相同。

林冲自然明白杨政说地是大宋朝的管制制度最大的弊病,虽然现下业已造成了不少的麻烦,但若只论大宋朝的这项制度本身,却是极其先进的高薪养廉制度,是在后世被各大不同制度的国家采用的绝佳制度。只是这制度虽然在大宋朝采用,却是用错了方法,执行地人本身也有问题,而相应的监督机制没有有效的建立起来,而作为最高位的皇帝,却是只懂得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甚至五行八卦,对制度本身,几乎在订立之后,就没再管。只是听着下头别有用心的臣子们上表称赞大宋朝乃是泱泱大国,所用祖宗律法在法制和人治上头中庸平衡,符合儒家大道。长此下去,所积累的弊病业已成了尾大不掉的毒瘤,百害而无一利。

只是林冲所说的却不是这个,但听林冲说到:“杨直夫只看到这法子的不是之处,却未看到此举在官家招抚方腊邪教过程中的真正效用。现在方腊造反,所凭借的是什么?乃是一些被蒙蔽了心智的愚民!而这些愚民本身所信这圣火教的初衷又是什么?乃是想要家小平安,有口饭吃,有衣裳穿,能老婆孩子热炕头,能传宗接代!方腊造反所用的口号还不是均天地、杀贪官?

直夫不要忘记,随着朝廷选取的这六百多名进士一道的,是给这些进士的服饰、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匹刍粟、添支、职钱、公使钱及恩赏、职田!这些人本身不是当地一霸,就是名门望族,要么就是个人声望极其高的士子名流,而这些名流本身在民间的号召力却是极为强大。

他们被取中进士之后,业已成了大宋朝的官员,方腊造反,这些人自然会积极的阻止抵挡。从公孙先生那里得来的消息,方腊在攻陷州县的过程中,真正起到最大抵挡作用的,不是当地的厢军,不是当地的士兵捕快,而是当地的世家武装,私兵卫队,甚至一些拿着戒尺的夫子…

大宋朝是一个用天、地、君、亲v为主导的非常复杂的状况,这些人凭借着自己的威望,跟方腊地圣火教的教义直接对抗,大大的拖后了那方腊地攻占州县的步伐。圣女黄馨曾说过。方腊原本联络了不少山贼土匪,甚至把当地的地方官员都买通不少,原本想在半年内。占领整个江南地,取得立足之处,现在看来,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辟家用了这个法子,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的妙计。千百年来,有哪个朝代的反叛能如同大宋朝一样,从来都不能成了气候?便是因了大宋朝这样的政令朝制。只可惜。朝廷这些年虽然岁入颇丰,无奈支出更是庞大。若是能相应地减少非执事官的官员地俸禄,而积极的鼓励农、工、商,才是能供养这么多朝廷官员的根本。但是这些,都是后话。眼前最能平复方腊造反地民心的。反而是这些新近被取中地进士。若是我所料不差,过不了几天,等那些士子们都享受过了大宋朝的皇恩浩荡,一股脑的都要被遣往江南地平叛。这些人,即便是被取士的过程黑幕重重。但原本没有经过官场的太多地熏陶,乃是如同滚滚浊浪之中的一股清流一般,直接融入江南地的叛乱,好为大宋朝的官家的知遇之恩效力…”

杨政听了当场长大了嘴吧说不出来话。读了万卷书,行了万里路的杨政,从来学习的都是为官之道,而从来没有从一个皇帝的角度去思考,去解决眼前发生的问题。去想各种办法来安抚整个江山。不是他不想,而是作为儒家的新型代表,他依旧秉承儒家的忠孝礼仪廉耻等信念,根本不敢在心中把自己想像成一个皇帝,进而换位思考。这样的人,在乱世,遇到昏庸的皇帝,不是成了隐士就是大大的奸臣,在清平世界,遇到明君,反而能为整个江山社稷鞠躬尽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