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 毕懋康找上门(2 / 2)

加入书签

越是这样,老徐越是无奈,这厮,究竟为何会被一个名声并不显之人所折服

这也不能怪徐光启,毕竟他生活在大明,哪里知道毕懋康在火器上做出的贡献。

如果此时能有人给老毕更多的脑洞和建议,说不定他能设计出各种各样的火器。

不过么,方书安还在这里胡思乱想,老毕有些不耐烦。

“方书安,老夫今日前来,有事情要质问你”

质问

听着语气,似乎是有什么地方得罪这家伙啊

但是,方书安也想不起来,自己跟他有什么样的过节

毕懋康看着他迷糊,也不废话,直接甩出一本书摆在面前。

封面赫然几个大字扫盲教材

原来如此

方书安总算是有些明白,为何会找他。

“这本书可是你所编写”毕懋康的语气变得十分低沉却。

“正是在下。”

“是你,那就好了,来,今日你给我说,为何把字变成那些简便又难看的东西”

扫盲教材由于他的目的性,所以方书安除了放进去拼音以外,还讲不少简体字也放进去。

在书写时代,有简化字对于文盲认识问题和学习,实在是太重要,加上更加有效率的字母,他们只要是想学,就很难学不会

“毕大人,我这本教材的意义。并非是要和个大学问家的书籍相提并论,只是要让他们掌握必须的文字,而不是作为一个个文盲,想要送个信都难”

徐光启和毕懋康都是科学先驱,但是啊,他们不会明白,方书安为何会有如此大的扫盲培训

话说到这里,方书安的思维飘了出去,他总是很容易想到共和国往事,偏生,里边有不少东西,恰好就能按照共和国的思路走。

比如说,将大量人口利用起来。

想要利用,必须要有过基础的文化教育,当年,共和国成立之初,教育部便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当时提出要“开始进行全国规模的识字运动。”

于是乎,从那时候开始,持续50年的扫盲教育开始。

当时,全国各地办起识字班,拉丁字母组成的汉语拼音,帮助初学者正确发音,汉字的简体化方便书写。

大量不识字的农民,第一次掌握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汉字”

随后,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提出,要在12年内普及小学义务教育,后来又开始实施包括中小学阶段在内的九年义务教育,新世纪以后,又进一步免除学费杂费。

可以说,整个共和国的发迹史,就是受教育人群井喷的一个重大原因。

在高峰期,数十万座中小学校,近1000万名中小学教师,遍布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边疆的广袤国土。所有适龄儿童必须入学,一个也不能少。

到后来,种花家高校在校生高达3700万,比许多国家的总人口都多,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如此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储备了大量高端人才,和高技能产业工人,人口红利又升级为人才红利。

受过教育的人们,崇尚科学,崇尚知识、崇尚科技创新,让华夏大地可以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人力资本需求高、研发周期短的新兴产业上,实现弯道超车。

如果没有受过教育,只有人口,那可不是什么红利,是累赘。比如阿三,被自己的议员称之为,只有两亿人口,剩下全是两脚牲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