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军功制度(2 / 2)

加入书签

说是尸体,其实并不准确,他们顶多算是尸骸。因为这些人除了脑袋是完整的,其它部位都只剩下了森森白骨。但是这些人的内脏却还完好无损,一条肠子垂落下来,直到地面。

城门边张贴着一张巨大的告示,上面叙述了这些人为什么受罚,又为什么被悬挂在城头,原来这些人就是杀良冒功的士卒。

百姓们没有被血腥的场面吓到,纷纷站在城门边指着尸骸咒骂。烽人好战,且不畏死,何况边城百姓,他们见过的生死比将军还多,经历的战事令人侧目。

如果杀的是官员,或许唐曦不会那么残忍,但是他们杀的是百姓。在唐曦的记忆里,华夏历史中记载杀良冒功的事件,都是血淋淋,残忍至极的,所以他根本就没有一丝犹豫,直接下达了命令,并且以此为准。

生在红旗下的唐曦,对于老百姓的重视,远远高于这个时代的其它君王。工农革命的力量有多强大,熟读史书的他比谁都清楚。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是唐曦在朝堂上郑重其事说的一句话,也让群臣彻底明白了他的心思。

在烽国,唐曦这个君主可以得罪,大臣可以得罪,军人可以得罪,唯独百姓,不可欺辱。所以唐曦在民间的声望之高,足可与那位血染尧山,一手建立烽国的先祖相媲美。

唐曦一直以来致力于打造一支像现实一样的军队,以百姓子弟兵的信念存在,以守卫国家人民为立军准则。目前看来,虽然不能说成功,但也初见成效。

这部军法第二条,便是冒领军功。在战场上,战友是自己是唯一可以依靠和信任的人,如果背叛战友,那会被军队唾弃。唐曦将这个信念写入了军法,让其有了法律的保护。

除了那一部厚厚的军功法,唐曦还设立了一个新的职位,名为行军书记,职责就是详细的记录每一笔军功的来龙去脉。行军书记不是官职,而是一个机构,一种制度。每个军团都有自己的行军书记,它的最高长官名叫军功使。

行军书记不需要对任何人负责,是烽王的直辖武官,位低却权重,一般都是选自天眼中最忠诚的人。士兵斩获的首级都需要拿到行军书记处进行登记,换成一份份的军功。士兵还需要叙述过程,以核对军功的真实性,也为了方便唐曦抽查。

军功法是严苛的,只要犯了其中一条,那只能等着被杀。唐曦只会参照行军书记的记录,不会给士兵任何辩解的机会,只要有问题,除非军团主将澄清,不然没有任何活命的机会。每条军法唯一的不同,就是死法,最轻的也是就地斩首。

不过,军功法虽然严苛,但是只要军功来的正,那就不用担心会有人抢夺或者掩盖。

所以唐曦治军虽然严苛,但是士兵并没有因此心生不满。相反,他们非常安心,因为不用担心自己死后家人无所依靠,唐曦对于军人的优待也是史无前例的。单单是永业田一项,就足以让人舍生忘死,更何况其它的封赏。因此,唐曦在军中的地位,始终无人能够动摇分毫。

白括大马金刀的坐在大帐之中,听属下汇报这一战的伤亡。这一战,烽军阵亡千人,重伤八百余,轻伤也有三千多人。而相对于宋军的全军覆没而言,已经可以说是大获全胜了。只是,看白括的神色,怎么看都像是极不满意的样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