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四 齐聚人心(1 / 2)

加入书签

自从曹洪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末苏醒之后,和当下的百姓相处rì久后,就觉得此时的百姓和二十一世纪的百姓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一个字:愚。()

在曹洪看来,这个年代的百姓真的可以称得上是‘愚民’,这群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有颇为迷信的子民最大的愿望就是填饱肚子,讨个老婆,传宗接代,相比二十一世纪的百姓,无论贫贱,都可以打开度娘增广见闻,以至于人人都有吃着地沟油的命却cāo着国家大事的心,开个网站度娘一番就可以夸夸其谈伪装自己成为各种专家,那自然是大有不同。

和后世的百姓们相比,只有四个字可以形容汉末的人民,那就是民智未开,这样的百姓,自然是非常好控制的。

正因为当朝百姓的愿望都朝着温饱,讨老婆,传宗接代上想,所以家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何封建社会有家国天下的说法。

所以当朝的百姓无论哪一个地方,对于家族的长辈都很尊重,乡间掌管教化的三老一般就是乡间的长者,理所当然的,这个朝代的百姓对于自己的祖宗也是很重视的,无论多穷的地方,都会有人修祠堂,祭奠先人,家里有人作jiān犯科也要拉到祠堂审判一番,除非故土真的是不堪到难以存活,他们都不会离开,因为那里是他们先祖的埋骨之地。

在汉朝,几乎所有人一朝富贵之后能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衣锦还乡,认祖归宗,也有很多人做错了事会说‘无颜面对祖宗’。

曹洪决定先筑人心,首先想到的,就是汉朝百姓对家和祖宗的重视。

而现在,站在他眼前的这个鄄城老头,就是一个典型的汉朝愚民,他自少就生活在鄄城,姓伊,乃是鄄城三大姓之一,为何这伊是三大姓呢?因为武帝之中尧帝也是姓伊的,鄄城则是尧帝故乡,他死后也安葬于此,其陵寝就在鄄城境内一处叫做谷林的山林之中。

这个姓伊的老头是捕鱼为生的,如今独居在鄄城一个破茅屋里,他也去过妻子,生过子女,但是其子女因为此地生活困难,所以要离开,当时他们也打算带着老头一通离开,可是老头说他先祖埋葬于此,子孙自当守候于一旁,所以他哪也不会去,是以其子女带着老头的妻子离开,一去不返。

这样的事情在鄄城时常发生,如今的鄄城只有老弱病残,还有流窜在饥民,才会逗留在此。

这座鄄城连县府都变成了一片废墟,所以曹洪是在一片残桓断壁上建立的军营召见这老头的,起始老头还以为又是山贼来了,在士兵去找他的时候老头还要解下几条咸鱼前来孝敬,士兵好说歹说,老头才知道,来的是讨贼的官兵。

老头不知道奋武将军是什么官,自然也不知道其麾下有是什么官,可是看到眼前这个比自己孙子年纪还小的娃娃时,老头知道了一件事,不管是什么官儿,总之一定是个大官,这位娃娃身上穿的铁就算把他住那条街市所有人家的吃饭用的锅全部融了,都造不出一件了。

能够披上这么多人吃饭的家伙,那是小官吗?来的山匪盗贼可都是穿兽皮麻布的,偶尔会有几人穿着破烂却光鲜的丝绸,早些年来的官儿也是穿的长袍,但是穿着铁的,老头还是头一次见,更何况是比丝绸还光鲜的铁。

看着战战兢兢,却又忍不住一直打量自己的老头,曹洪首先温颜说道:“听我士兵说,老丈姓伊?”

老头显然没读过什么书,不会文绉绉地回答,而且有点笨口拙舌,只答了一个子“是....”

曹洪笑了笑说道:“那我就叫你老伊吧。”

老头一愣,姓伊,又老,叫老伊,倒也不错,当将军的就是不一样,一下就想到了这么妙的称呼,娃娃当将军也比平常人厉害,这么想着,老头自然就点头承认了这个称呼。

曹洪示意老头坐下后,问道:“老伊啊!我听说舜帝躬耕于历山,捕鱼于雷泽,这两处地方必然可以开垦良田和捕鱼啊,想当年舜帝能够再次此建立基业,划分九州,应该是一个富庶之地,为何此处如今变成了这般光景?”

老头答道:“历山和雷泽,那可是杀死人的地方,谁敢去那捕鱼种田啊,这两地之间大股山贼十余股,小股山贼数十股,都把那儿占了,官儿来着啊,是来一个死一个,到后来就没人来了,没官儿了那别说过去,打边上而过都不敢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