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孼情(1 / 2)

加入书签

龚长明和黄忠素的尸体又存放在蕉林区殡仪馆,尽管这两起非正常死亡的案件属勐每地域管辖,但由于牵扯到郭铁同志的牺牲,白水生这个当事人失踪,以及这伙制毒贩毒尚未落网的成员。()在案子未结之前,档案都得封存,警方不会通知家属,尸体也不可能火化,这和高跃的情况有些不一样,高跃虽是非正常死亡,不过只是初期涉嫌运毒的嫌疑人,后经证实实则与此案无关,当时郭铁是为了进一步迷惑和摆脱龚长明的怀疑而做出的火化决定,现在随着案情深入,龚长明和黄忠素已经坐实了贩毒头目和制毒师的罪名,而这犯罪组织还有很多成员未锁定,如果案情提早曝光走漏风声,后续工作则很难开展。

送走了高跃,又来了两个,令人讽刺的是,郭铁的遗体还在这殡仪馆里,罪犯和警察居然躺在一个地方,这让陈昌华和袁文山实在有些愤怒和心酸,换句话说,若不是人道主义和法律的保护,为了给社会一个交代,这两团人肉剁成肉酱丢去喂狗也死不足惜。

温市方面同时调查了龚长明和黄忠素两人的财务状况,龚长明个人名下没有银行账户,其家人也没有大富大贵的迹象,可以看出这真是一个极端自私自利的人,挣了钱连家里人都舍不得给,这也是很多犯罪分子为了掩人耳目的共同心态,黑煤矿里没找到任何关于他有多少财产的证据,那么龚长明的犯罪所得去了哪里成了个迷,温市那边的分销点把贩毒所得的赃款究竟打在了谁的账户上还有待查证。而黄忠素在参与制毒的这两年钱挣得到不少,几张存折加起来每个月都有上十万的入账,从时间上推算就是去年万素制药厂倒闭后,当时龚长明找到他之后,具体谈了什么,具体怎么说服黄忠素的,已经没人晓得了,反正结果就是一拍而合。

另外,侦查员还查到一条重要的线索,在黄忠素的遗物中发现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了一个银行账户竟然是唐小芬的,每隔几个月便会有人把一大笔钱汇入这个账户,不过没有取款记录。

唐小芬居然被卷了进来,惊讶的同时更是让人难以置信,首当其冲的便是袁文山,袁文山说就算唐小芬晓得这钱来路不正,黄忠素也不可能让她晓得自己在制毒,陈昌华也认可,不过为了慎重起见,用了另一种方式来试探。从法律层面来讲,黄忠素和唐小芬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但陈昌华还是冒着违纪的风险,私底下把黄忠素的死讯告知了唐小芬,让其来纳林看最后一眼,这里边有履行对白水生承诺的原因,当然更包含了别的用意。

得到消息后,唐小芬在第二天就火急火燎的赶到了纳林,见到黄忠素遗体的那一刻,唐小芬很冷静,虽然捂着胸口痛心疾首

,但实际上也没想象中的脆弱,或许这一年以来,回归家庭的她已经选择了另一个身份,或许这一路过来已经想通了,伤心过头了,就像那时的郭铁妻子得到丈夫牺牲后的心态一样,缉毒警察的家属,或许都能预料得到这个职业所面临的风险,制毒的更是不值得同情,这都是不得不接受事实,也许到了唐小芬这个年纪,什么都看淡了,男女间的爱恨纠葛已经没那么重要了。swisen.com唐小芬还顺带瞻仰了郭铁的遗体,在袁文山把这一年之间所发生的事原原本本的道出之后,这位四十多岁就两鬓斑白的中年妇女,这些年承受的舆论和压力终于在这一刻得以释放,郭铁是用生命在为她们一家人的真情付出,她做不到无动于衷,除了代表黄忠素跟郭铁做出深切忏悔之外,也承诺一定会竭尽全力让白水生投案自首

陈昌华和袁文山没有提白水生有杀死龚长明的嫌疑,只是跟唐小芬保证,白水生现在悬崖勒马还来得及,只要他不一意孤行继续做出糊涂事,沙坝和潼岭禁毒队都不会置之不理,还是会记下他为这案子付出的血汗辛劳,还是会在法官面前替他求情。唐小芬也很明白警方安排她过来的目的,现在除了母爱,没有任何人能感化白水生。

公安局招待里,袁文山安排唐小芬住下后,只给了她一副黄忠素的眼镜,其余的东西只能交给其家属,毕竟黄忠素在温市还有父母兄弟。对于陈昌华抛出那存折的疑问,唐小芬实话实说,并不晓得黄忠素在为她母子俩悄悄攒钱的事,她只记得那张存折是在万素制药厂工作时办的,那时员工工资,进出货款,出纳财务等都是由唐小芬这个账户经手。后来唐小芬回温市后就一直没使用过,也遗忘了,因为银行异地账户存取都会收取手续费。

唐小芬没有卷入这个案子,袁文山心里一块沉甸甸大石这才落了下来,告知唐小芬这张存折上有几十万,但这笔资金属于犯罪所得,必须上交政府,将来还要做证据使用。唐小芬根本没想到过这样一笔横财,这钱意味着什么她当然清楚,没有异议,只是突然间眼眶红了,眼泪唰唰地流,她想起也是去年这个时间离开的昆明,临别那晚黄忠素那翻意味深长的话,黄忠素说万素制药厂经营不下去了,让唐小芬自己回温市,照顾好自己,照顾好他们的儿子白水生,他会努力给予她们母子俩最好的生活。其实说这番话之前就早有征兆,在唐小芬离开前的几个月里,黄忠素就很少露面了,也不再主持厂里的运营,都是由一个叫老陈头的人在负责,其实那时万素制药厂还能经营,还没到破产的地步,唐小芬后来是被黄忠素赶走的,当时他应该就下定了决心,要和龚长明一起制毒,而且早就

已经参与进去了。

唐小芬没想到黄忠素居然跑去制毒,抚摸着这副跟了他几十年的眼镜,眼圈泛红湿润,慢慢回忆和倒出那段不堪的岁月。

一九七七年,黄忠素二十岁时从温市主城下放到潼岭当知情,就此认识了唐小芬,对于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孩子,吃不了大锅饭的苦,也干不了集体生产又苦又累的活,黄忠素高中文化,有知识有修养也有抱负,一直盼望着有一天能回城里干一番事业。

那是一段乏味的历史,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机,乡下没啥娱乐活动,除了集体劳动生产外,收工后唯一的乐趣就是听广播,听收音机,还有夏天时有公社的组织放电影,就这样枯燥的集体生活之下,两个年轻人暗生情愫,冲破世俗的枷锁悄悄在一起了,当时的社会,男女关系和思想都相当保守,就算名正言顺的谈恋爱连手都不敢牵,一起走路还得一前一后,唐小芬不敢让家人晓得,黄忠素私底下悄悄承诺,等将来回城之后会带她一起离开,走出农村去城里看看大世界,唐小芬也满怀期待与欢喜憧憬着未来这一天。

黄忠素下乡的第二年,国家便恢复了高考,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黄忠素滋生了回城参加高考的想法,可是那时他和唐小芬的感情正浓,因为唐小芬的存在,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却不得不一直搁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