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City of Stars(2 / 2)

加入书签

而且我发现一个规律,他每次都在演奏结束之后立刻就离场。我觉得他还是挺奸的,花一杯酒的钱来听音乐会,怎么听都是他赚了。

额、虽然我的水平和音乐会压根儿就不是一回事儿。

今天酒吧客人多,老板让我弹欢快一点的曲子活跃一下气氛。我脑子里过了一下,我会的曲子本来就不多,唯独能弹顺的欢快曲子就是《哈尔的移动城堡》,于是就这么上去了。

“大家晚上好,今天是5月第一个星期的最后一天,为大家介绍一部我很喜欢的电影,由日本导演宫崎骏所制作的《哈尔的移动城堡》,这是一部非常治愈的电影,希望大家看完都能够拥有一颗好心情迎接新的六月。”

我总有很多办法把演出前的说辞说出一百八十般花样,反正台下也没多少人在听,在听的,也不会喝倒彩。

我很喜欢酒吧的这份工作,每天都能遇见不同的人,在他们身上探索不同的故事。而且我已经习惯了再每一次演奏前跟他们分享我喜欢的一部分电影,或者是当天的心情。

我觉得我的工作更像是一个电台主播,但我每天的生活里,唯一能交流的时刻就是现在。

还是改不掉我写故事时的习惯,既然改不掉,那我就接受它。反正它们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不可能因为不做电影,就强行改掉自己的生活习惯。

因为我必须很努力,很努力的在活着的同时学会生活。

——

美国的土地很漂亮,这是我来的第一天就发现了的。尤其是像波士顿这样的城市,周围的城镇非常漂亮。ea选择的拍摄场地是在一条沿着海边的公路,正好在夏天,青春的气息很浓厚,也适合他们曲子里年轻的定调。

我记得在英国参加十分钟的看片会时,里面有一位法国导演的影像风格特比吸引我。他将年华的定义全部意象化表达,na的v里也有这种意象化表达。把对自由的向往全部都倾注在她对于风,对于烟草,这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物质里。

而我对于他们做底下音乐的群体的解读,他们更渴望的是音乐的包容性,有了这些东西他们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

所以对于这个v的设计,除了对于他们本身的展示之外,我加入了一些更广阔的空间创造。希望能将这个年轻的团队,他们对于音乐的精神理念全部都用影响表达出来。

有一种影像是用来传播的,而有一种影像,是用来表达的。

梁叔属于后者,所以作者的自我表达,很难得到广泛的认可,而那些不认可的大部分群体,也会为他显著的风格化影像折服。

地下音乐也是这样。

在得不到大众认可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人会被他们音乐里的精神理念所折服。

我把我的理解说给他们听时,得到了一致的认可,所以这几天的拍摄还算成功。黑人老哥偶尔找茬,但他代表不了绝大多数人。

花了三天的时间拍摄,我又花了三天的时间剪辑,最后加上调色,包装和字幕,总共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全部完工。

“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我有一群朋友,他们都是很优秀的地下音乐制作人。他们放弃了原本待遇良好的工作,放弃了优渥的生活,为的就是坚持自己想要的坚持。他们搭建出来的音乐王国为我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而我来到这个城市的第5个月,也因为他们的坚持而闪闪发光。所以接下来我要弹奏的音乐出自电影《爱乐之城》,cityofstars希望大家喜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