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电影不是非要讲故事(2 / 2)

加入书签

在伦敦落了地,我们马不停蹄的赶往会堂。一路上遇到了之前结识的很多项目负责人,不知是我错觉还是什么,总感觉大家看我的眼神都不太一样。

这个片子虽然不评奖,但也会评优作为英国公司的艺术形象代表展览,即使不为自己,我也代表着干爹的荣誉,干爹还代表了中国电影人的荣誉。

即使不能评优,但也不要让大家连看都看不懂,最后取笑干爹吧。

赶上了展映会,我跟着干爹坐在主创区域的第一排,紧张到连喝水都是塞牙的。放映的第一部片子是英方的作品,这个导演创作的第二部作品就已经在戛纳提名,第四部就揽获英国电影学院的最佳导演和影片。那成就当然是很高的。

他以牛顿定律为创意点,讲述了一个老人睡在苹果树下梦见自己的一生,他在追寻梦境的过程中终于寻到了童年时候美好的初恋。随着苹果的掉落,老人在美丽的梦境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非常诗意浪漫主义的一个短片,不得不敬佩西方人的浪漫天赋。能把死亡描绘的这么美丽,还能把牛顿定律讲述的这么诗意。加上他的拍摄手法用一种纵深感将老人的孤独感延续了,美丽又富有散文的诗意。

第二部展映的片子是来自意大利的一位导演,他采用的黑白富有哲思的景致,引导着一位黑人听从内心的声音,在草丛邂逅了一位美丽的女人,他们在牧民的歌声中闻歌起舞,他们跳舞、结婚、生子,全片包含着一种平淡的快乐。但是他将这种年轮的符号放置在那一条平静流淌着的河流中。

10分钟的影像里生命已经过了许多年,如水流不停歇,这个时候回头一看,或许能等一等那个被自己走得太快而落下的灵魂。

两位导演走上台讲述自己的创作心得,又都是年过半百的导演了,他们对于生命的领悟自然是很深刻的,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觉得当年华不断逝去,所有看似需要大篇幅冲突和转折的故事都已经不值得一提。反而利用一个下午茶的时间,或者是10分钟的发呆时间来回看一下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我被这段话深深的触动了,觉得我故事至上的理念是那么的幼稚。小巫见大巫是我无疑了。

“有什么感想?”中场时,干得凑过来问我。

我仔细思索了一下,回顾自己的作品其实并不是那么一无是处,如果他们全都采用了短暂回顾人生的方式,那么我故事至上的观念反而脱颖而出了。我把我的想法有一说一跟干爹复述了一遍。

干爹说“电影并不是一定要讲故事。”

我愣住了。

后面再看的两部作品也集中不了注意力,因为全都大同小异,除了拍摄手段和演员面孔不一样之外,他们要传达的主题都是一样的。我仔细反思着干爹的这句话。

电影不讲故事,那讲什么呢?讲文化传播?那是新闻的功能。揭露现实?那是纪录片的功能。电影就该是故事的搬运工啊!寓教于乐才是大众文化的功能和载体啊!

电影固然是多元化的,并不是容纳不了各种各样的风格和类型。但在我的认知里,没有故事的电影就像是没有调味料的方便面,没有加糖的牛奶和没有鸭肠的麻辣火锅,都是不完美的!

想好了待会儿上台的说辞,我突然不那么畏惧了。还是那句话,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收拾好心态,我开始认真观看他们的作品。

有采用狗为主角的,有一贯延续了他们的独特风格将主角放置在黑帮的,有在枪火中顿悟的,也有人鬼情未了类型的。

其中一部采用荒诞手法拍摄的作品吸引了我的注意,因为这是目前为止,风格和我相撞的唯一一部片子。但是他的超自然的设定是为主角安排了自己的未来面孔,两人的磨合固然有料,但和我的超自然是风格迥异的。

终于一点一点找回信心,听完他们所有人的主创说,马上到了第15部片子,也就是我的“七里雾”。

我正襟危坐,小心调试自己的观影模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