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一一零章 夜晚的皇城 说沧桑百年(2 / 2)

加入书签

清朝退位后,婉容曾居住于此,并在装修陈设中融入西洋元素。正是由于慈禧太后和这座宫殿的缘分,所以储秀宫格外引人关注。

由于上级的安排,除了几个文物陈列的地方上锁之外,所有的宫殿大门都是敞开的,崔宁四个人站在储秀宫前,想象着一百多年前一个女人和曾在这里运筹帷幄指点江山,不由得分外感慨。

“崔宁哥哥,星龙哥哥,你说光绪、宣统是努尔哈赤的子孙吗?我看历史,无论是努尔哈赤、皇太极,还是康熙乾隆,那都是千古以来的真英雄好汉,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为什么到了光绪、宣统,连一个老太太都搞不定呢,满朝的文武大臣就没有一个敢出来反对慈禧太后吗?”

“历史可不就这样吗?我们现在看历史,很多人愚蠢的令人发指,但是在很多事情上,我们回头看自己,不也有一样愚蠢的时候吗?要说慈禧的垂帘听政,那也是鲜血淋淋啊。

当时,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文宗奕詝也就是咸丰帝才31岁就去世,临终命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位大臣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助年仅六岁的皇子载淳(即同治帝)继位为帝。

同年九月,皇太后慈安、慈禧勾结恭亲王奕訢等人发动政变,历史上称辛酉政变,祺祥政变或龙国京都政变,杀死八大顾命大臣之首的肃顺,令载垣、端华自尽,罢景寿等五大臣职,实行垂帘听政,掀开了龙国历史上悲哀的一页啊。

后来的甲午海战、八国联军进龙都,以及圆明园被烧,要说因果,都和慈禧有直接关系,这个女人,可以说是龙国历史的罪人,只不过,一切都是前尘往事了。”

听了万星龙的回答,龙大龙一两个少年还是有些疑问,于是崔宁问了一个很客观的问题:

“如果你生在清朝,你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面对慈禧和拥有军权的恭亲王,你能怎么办?”

“反抗呗,还能怎么办?”

“八大顾命大臣之首,肃顺和你想的一模一样,他的结果你们都知道了。那我们就继续这个话题,如果最有权力先帝遗诏的八个大臣被杀,被害,甚至以一家几十口人的生命为威胁,你还能怎么办?”

龙大和龙一两个人再次的相对,龙大开口:

“忍着,有机会就反抗呗”

“你说的对,光绪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崔宁很仔细的措辞:

“不过姜老和我说过,历史上也有记载,就是说每个朝代的更迭都是有着一定的命数和因果的,不能从后来人的角度认为前人愚蠢,都是人,也都有缺点,不在局中,任何的观点都是苍白的”

“在前朝清朝建立之前,作为部落之一,叶赫那拉氏是满族的大姓,也是起源比较的姓氏之一。

叶赫那拉氏的始祖是入赘扈伦部的蒙古人,叶赫那拉氏的那拉是爱的意思。这一姓氏之所以叫叶赫那拉氏,是因为最初建立的王国是叶赫河边。

根据龙国史料记载,在元末明处时期,叶赫那拉氏和爱新觉罗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最后取得胜利的是叶赫那拉氏,这一氏族也因此一度成为东北最强大的一个部落。这一地位保持多年,直到爱新觉罗氏出现了一位大人物——努尔哈赤,这一局面才得以发生扭转。

努尔哈赤在成为部落首领之后,率领自己当时的部落建州女真统一女真各部落,其中与叶赫部的战斗最为激烈。胜利之后,努尔哈赤下令毒杀叶赫那拉氏,一雪前耻。甚至把很多叶赫那拉的族人用火刑烧死。然后让剩下的族人食其肉,叶赫那拉部落首领在被杀之前,就指天发誓,对努尔哈赤说:“即使我叶赫那拉氏只剩下一个女人,将来也会报此大仇,灭你全族!”

正是这一誓言,让爱新觉罗氏铭记在心,处处在提防着叶赫那拉氏,甚至还避讳叶赫那拉氏。

随着叶赫那拉氏一败,就这么被爱新觉罗氏统治了两百多年,一直到一个叫做“杏儿”的人出生的叶赫那拉氏才得以等到了翻身的机会。这个杏儿就是后来的慈禧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