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情意与大道 (5000字)(2 / 2)

加入书签

身子有些无力的在他的胸膛间推了推,然后装作不经意的样子,故意扭过头去,小声说道:“怎么不见青儿和你一起回来呢?”

许仙笑着说道:“那蜈蚣精的内丹我给了青儿,快到端午了,正好让她回青芒山呆着,省的她到处乱跑。”

白素贞却是说道:“青儿好像越来越听官人的话了呢。”

许仙呵呵笑着,道:“姐姐这是吃醋了吗?”

白素贞道:“我怎么会吃青儿的醋呢,我说过的,我不介意。”

许仙的手在她的身上某个地方轻轻揉捏着,让她忍不住去按住许仙那只不老实的手掌。

许仙在她光洁无比的额头上轻轻一吻,道:“姐姐真是个大方的好娘子,我许仙能娶到姐姐真是天大的福气,只是姐姐你不应该这么纵容我的,男人都是被女人宠坏的。”

白素贞却是眼含春水的望着许仙,笑道:“那我应该怎么做呢?”

许仙被她的模样撩的难以自制。

又吻了下去,惹得白素贞嘴中发出“唔、唔”的声音。

……

大殿外,李梦姑的脸色有些泛红,她和两个宫女不同,她的六识要比寻常人敏锐的太多,正是因为如此,她才能听到从殿中发出的异样的声音。

她不禁暗啐一声,想着能让白师发出那羞人的声音,这许仙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男人都是色坯子,一个个跟猴儿似的,怪不得以前总是听得宫里的那些老嬷嬷说什么猴急猴急的,原来是这样的。

她招呼着两个宫女从殿门口离开,到了园中的水池边上。

兴许是怕那两个宫女看出什么异样,李梦姑故意与那两个宫女问一些平常宫里的琐事。

那两个少女对李梦姑的观感还是不错的,觉得这位长公主殿下比起那些嬷嬷来要和蔼许多。

兴许是和白娘娘呆久了的缘故,这位长公主殿下也似乎有了几分白娘娘的气度与风范呢。

两个少女叽叽喳喳的和李梦姑说着这些日子以来宫里发生的事情。

其实也没什么大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有关宫里面贵人的事,两个少女也心有灵犀似的不约而同的闭嘴不言,毕竟宫里的规矩不少,这位长公主殿下虽然性子和善,但终究也是贵人。

她们这做婢女的要是敢在贵人面前议论事非,那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呢。

李梦姑自幼便入了蜀山剑宗,其实对于宫里的事情了解的不是很多,不知道宫里其实有着很多龌龊事。

她是个极聪明的女子,知道这两个宫女虽然对她尊敬,但若真要说什么知心话,那肯定是不太可能的。

她也没想从两个宫女口中听到什么她想知道的事情。

她扭头看着宫墙边的那树梨花,觉得这宫里的确有时候不如在蜀山时自在。

不过这些日子跟着白师修行,她也得到了不少好处。

比起在蜀山时进境还要快了许多。

在蜀山剑宗之时,虽然会有师尊指导,但大多数时还是自己修炼,师兄师妹之间的互相切磋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毕竟同宗大比之时也是点到为止。

在山下游历这么久,经过的实战也不少,自然知道真正的对敌之时,可没有那么敌人会点到为止。

白师虽然只是指点了一些自己修炼上的不足之处,但也足以让她受益良多。

想着连白师这样的女子都嫁给了许仙为妻,李梦姑对于蜀山剑宗的门规便有了几分不满之意。

剑宗门规,凡剑宗弟子不许贪恋情爱,只因有情爱羁绊,无法保持一颗纯粹的剑心。

李梦姑幼时入剑宗,在剑宗一呆就是十年,对于男女情爱之事一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可是自从跟了白师修行之后,她见白师每次见到许仙都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雀跃之感。

平日里如同端庄圣洁的仙子一碰到许仙就成了坠落凡尘的女子,只觉得这也太奇怪了。

心里不禁有些疑惑,难道男女之情真的很美好?

李梦姑不太明白,看着那白龙殿,发出一声悠悠的叹息。

不知是不是在替她心中的白师可惜。

……

大明宫中,甘露殿。

身穿道袍的太上皇李纯正坐在御桌前的龙椅上安心打坐。

这时,从那殿外走进一个内侍,朝着殿中太上皇低声说道:“上皇,梁王府上传了信进宫,说是梁王爷醒了。”

太上皇李纯睁开双眼,道:“知道了。”

那内侍悄然退下。

太上皇李纯朝着正盘坐在他下手的那高无忧说道:“无忧,你说太皇太后是不是对朕有什么不满。”

高无忧本来是盘坐在蒲团上,听到太上皇李纯的这话,急忙起身道:“臣不敢妄言。”

太上皇李纯看了一眼高无忧,道:“什么妄言不妄言的,有话就直说,你跟着朕这么久了,怎么还是这么小心翼翼的,难道你觉得朕是那昏庸暴怒之君,会因为你说些实话就砍你的头吗?”

高无忧闻言,脸上露出一丝苦笑,道:“那臣就直言不讳了,依臣之见,此次梁王装病,太皇太后肯定是知晓的,不然以太皇太后对梁王的拳拳爱护之意,又怎么会任由梁王病了这么久呢。”

太上皇李纯点了点头,道:“太皇太后偏爱梁王,朕是知道的,只是梁王这一次做的有些太过分了,竟然敢如此欺瞒朕,与那辽人眉来眼去,真当朕是那瞎子聋子不成,朕虽然让其告老,但太师之位尚在他的身上,他若是聪明,就应该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高无忧道:“如今朝中各路牛鬼蛇神都跳了出来,上皇是不是该见一见袁天师了。”

太上皇李纯摇头道:“朕与袁天师早有约定,暂时就不见了,小不忍则乱大谋,且让他们再跳的更欢一些,大唐若想浴火重生,朕必须得狠下心来呐,刮骨疗伤啊。”

高无忧躬身道:“上皇圣明!”

太上皇李纯却是摇头道:“朕若是圣明之君,唐国就不会到了今日之地步了,还好天佑大唐,有袁天师和白师相助,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

金陵城,梁王府。

下人们正在府上忙活着,不时有些下人在互相低语,言语间全是对前些日子来府上给王爷治病的那位光头大和尚的好奇。

在床榻上卧床多时的梁王爷终于治好了隐疾,都是那位大和尚的功劳。

“听说那大和尚会飞呢,随手那么一招,便是金光闪闪,厉害的紧呢。”

“是啊,我也听内宅里的丫鬟说了,那大和尚是个有法力的高僧,声若洪钟,一声吼,差点没把她的心给吓出来。”

两个下人正说着,却看到那边他们口中的正主走了过来。

两个下人急忙朝着那大和尚躬身。

那大和尚不是别人,正是法海。

法海手持禅杖,大步走出梁王府。

出了梁王府之后,法海朝着梁王府上空一看,眉头微微皱起,然后他的目光又看向远处的大明宫方向。

法海的眉头皱的更深,他想到了在梁王府中见到的那位梁王,那梁王爷昔年曾与他有过一面之缘,如今不曾想却是被邪道修士钻了空子。

他看着大明宫上空的那道龙气,心道:“不知是何方妖邪,竟敢沾惹大唐龙脉,真是不知死活。”

如今唐国天下大乱,妖邪四起,连金陵这一国之都也有了邪道修士作祟,看来真是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这等时候,正是他大显身手,为佛门渡化魔头的好时候。

这一趟金陵,没白来。

早就听说城外玄武湖附近的九华山上有一座鸡鸣寺,已经许久没有圣僧坐镇,正当此天下大乱,群魔乱舞之时,合该他法海有此造化,就且先去这鸡鸣寺中伺候一番佛祖。

看看这金陵城中,到底藏匿了多少妖魔鬼怪。

法海心头一片火热,斩妖除魔,护卫人间,若能得大功德,那离他法海成就果业不远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