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68(1 / 2)

加入书签

第68章

腊月,是大耀子民一年最繁忙的时候。www.83kxs.com(看啦又看小说网)

置办春联、炮竹、吃食等年货,还要打扫房屋,离家远的,还要提前大半个月踏上归途。

最近的就是腊八,要煮腊八粥,除了自家人食用之外,还要在中午之前赠送亲友。

宋瑶头一回过这种年尾特别足的年,每天干劲十足地忙起来。

腊八那天,宋瑶一大早就起身了,和周嬷嬷一道去看灶房的腊八粥。

腊八粥里放了桂圆、红豆、花生、莲子、红豆、糯米等各色材料,天还不亮就放到锅里开始煮,让灶上小丫头看着火,到了晨间,米都煮开花了,熬出了米油。一揭开锅盖,香味便扑面而来。

宋瑶闻着香味不自觉地就分泌了口水,周嬷嬷见了就笑着用小碟子先盛了一碗出来,让她帮着试试味道。

宋瑶按着自己嗜甜的口味,加了一大勺白糖,捧着小碗吃的喷香,没多大会儿就吃完了。

腊八粥的滋味自然是好的,各种材料都被煮的软软糯糯的,入口即化。

宋瑶吃了一小碗,周嬷嬷就拿走了她的碗说:“这东西不好克化,娘子晨间用一小碗就好了。一会儿吃早膳,老奴给娘子做龙眼包子。”

宋瑶乖乖地点了点头,然后让丫头盛了两小碗米汤,端到正屋里给安安和怀远都吃了一些,图个好意头。

腊八粥煮好了,接着便是送去给亲朋好友了。

要送的名单,宋瑶和周嬷嬷一早就拟定好了。

首先皇室当中沾亲的肯定是要送的,楚承昭虽然是皇孙,但辈分低,所以除了他同辈的堂兄弟,其他长辈府里肯定都是要礼数周到的。

其次便是带故的,宋瑶干脆就拿了洗三礼和乔迁宴的宾客名单来,对比着都给送了。

不过安毅侯府和勇勤侯府这两家到底是不同的。

安毅侯府那边,虽然是养了楚承昭一场,但中间经历的腌臜事、恶心事可太多了。也就是老侯爷还在,还是要给他几分面子的。宋瑶就使人专门送了一罐去,指名是给老侯爷的,至于其他人就不在她考虑范围了。

勇勤侯府,赵武全和楚承昭不对付,而且宋瑶也知道这家人和赵颐宁的牵扯,也懒得应付。让人送完了别家的,最后再送这家的。

出去送腊八粥的都是前院的人,所以她们后院也没有因为这事而受到影响。

中午之前,宋瑶名单上的腊八粥都送完了,也收到了不少人家送来的。

这些腊八粥出自不同人家,有几家宋瑶甚至都没听过。

不过最近楚承昭这‘新’皇孙在京中炙手可热,最近又是一直在宫里侍疾,想跟他攀关系套近乎的自然不少。

周嬷嬷没让宋瑶和孩子们碰那些粥,虽说罐子上都有各家的印记,但中间也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人的手,总归也不安全,就只让下人都分着去用了。

中午之前,宫里还特地送了腊八粥过来。

一共送来了两罐,一罐说是永平帝赐下的,一罐是李皇后那边赐下的。

宋瑶第一次见宝庆公公的时候还忐忑不已,如今再见宫里来的人倒是镇定不少了,道过谢以后,让轻音给跑腿的太监一人塞了一个沉甸甸的荷包。

送走宫里的人后,宋瑶松快了不少,想着腊八也算忙完了,就用起了午膳。

下午晌她本是想歇午觉的,不过飞歌却拿了两份帖子过来,说是刚送来的。

自从乔迁宴之后,宋瑶还真没收到过帖子了。

毕竟年关将近,她们盛园还算人口简单,其他大户人家却都是忙的分丨身乏术,谁也没心思在这时候做什么交际。

宋瑶心中纳闷,展开来一看,第一封来自宋翰林府。也就是原身的外祖家。下帖子的人是大房的当家太太钱氏,算起来宋瑶该喊一声‘大伯母’。

乔迁宴之前,宋府就送过一次帖子,宋瑶问了楚承昭后亲自回了帖,邀请他们来乔迁宴。

当天那位大伯母带着人来的,一行一共五人。两个长辈,三个女孩。

不过那时宾客众多,身份尊贵的女眷更是不少,宋瑶迎了她们入了座,也就没有再更多关注了。也就是让席间伺候的丫鬟稍加注意,免得让身份不高的宋府女眷受了奚落和冷遇。

宋府女眷虽然身份不高,但也是清贵人家的媳妇,知礼貌懂分寸,席间也并没有闹出什么不快。

后头宋瑶忙着别的,也就没怎么注意过了——本就是远着的亲戚。宋瑶已经从楚承昭嘴里知道了自己父母的身份,宋母不过宋翰林家不受宠的庶女,听说当年出嫁的时候也就得了几箱子衣料当嫁妆。婚后和娘家也没怎么来往,可见关系是不怎么样的。

原身的母亲和娘家关系都一般,她这个换了芯子的女儿自然也不用特别热络,就当普通亲戚来往就成。

宋瑶看了帖子,上头她大伯母说是上回宴席人多,都没怎么说上话,过几日准备来盛园小叙。

她亲自回了帖子,应下了大伯母的要求,让她们过两日有空过来便是。

回完第一张拜帖,宋瑶继续去看第二张。

然后就惊得差点把帖子扔了。

嘉平县主,怎么会无缘无故给她送帖子?

宋瑶拿着帖子想了会儿,就去和周嬷嬷商量。

周嬷嬷道:“嘉平县主性子清冷,这是京城人家都知道的。这回主动送来帖子,确实叫人纳罕。不过老奴想着,多半不是坏事,上回娘子主动提醒了厉景轩和赵安宁的事,嘉平县主若是迁怒,万没必要亲自上门来的,至多不搭理咱们便是。”

“嬷嬷的意思是,嘉平县主这里来示好的?”

“老奴也不敢武断,不过既然帖子送来了,娘子也不好回避,索性就放平心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宋瑶点了点头,上回和嘉平县主接触,她觉得她也不是那么难相处。年节前亲戚走动本也平常,宋府的帖子既然收了,也没有单独把嘉平县主的帖子拒了道理。

宋瑶便也应承了下来。

隔天,宋瑶的三个伯母带着女儿就登门了。

宋瑶之前背书京城的人际关系,顺带着连宋家一起了解了。

宋翰林,也就是她的外祖父,一共养大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三个儿子都是嫡出。两个女儿都是庶出,其中一个就是宋瑶的母亲。

大伯母钱氏是当家太太,穿着一件天青色绸面袄裙,小眼睛容长脸,虽然见人就笑,但是看着有些精明。

见了宋瑶,钱氏就笑眯眯地给她介绍道:“这年长一些的是你二伯母,娘家姓王,她这人话不多,就是在家里也不怎么说话的,你不要介意。她身边的是她家的琼姐儿。另外这是你三伯母,娘家姓孙。她这人爱讲笑话。她身边的是她家的珊姐儿。我身边这个最大的是我生的珍姐儿。她们三个小的都比你小,你都喊妹妹就成。”

二伯母自打进门后就一直低垂着眼睛,一副不欲多说话的模样。小伯母还挺年轻,看着年岁不过三十上下,大眼睛鹅蛋脸,是三人中模样最好的,进了院子就开始四处打量。三人身边各带一个女孩儿,都是十三四岁花骨朵一般的年纪。

宋瑶粗粗一看,比对回忆。上回乔迁宴来得是大伯母和二伯母,带的也是这三个女孩。只是这三伯母,却是没来的。

她们来之前,宋瑶已经让人去打听了宋家的具体成员。

三个伯母,大伯母只生了一个男孩儿,带出来的女孩儿是庶出。二伯母只有两个女儿,没有庶出子女,三伯母虽然年轻,顺利长大的儿女却是最多的,养活了两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还有一把庶出子女。

宋翰林虽然是清贵的翰林,但外人看重翰林院,那是看重了翰林都是天子近臣,能有面圣侍读侍讲的机会。像宋翰林这种编书编了一辈子、没面过圣,也不怎么可能有机会面圣的老翰林,在京城这种遍地达官贵人的地方,就显得很是平常普通了。

起码像宋瑶现在这皇孙侧妃的身份地位,比起宋翰林家,已经是高了好几个档次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