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准备迁都(2 / 2)

加入书签

最后决定,杨子潼座在八抬大轿中,身周是20余名年轻貌美的宫女负责贴身服侍,外围由禁卫师团第三旅旅帅花荣带着第三旅的禁卫军护卫。

其实,这次让杨子潼回陈国也是为了促进千羽国和陈国的外交关系。

天武元年三月八日,50万蒙元大军齐攻宋月国都汴京几天无任何进展,铁木真终于认识到,尽管自己的这50万大军是蒙元帝国的精锐之师,但蚁多咬死象,在这么下去,别说攻陷宋月国都了,自己的军队都可能栽在这里,于是他终于派了十支百人骑兵队分几路朝蒙元帝国而去,向忽必烈可汗请求援军,好一鼓作气拿下宋月皇朝。

天武元年三月十三日,真定府安抚使吕溱继派人冒夜潜入汴京城,面见赵佶。

次日一早,赵佶火急火燎的说道:“真定府安抚使吕溱继在真定府境内抓到了一批蒙元斥候军,搜出了这封醒来。”

说罢拿出信来递给旁边的小太监,示意他将书信递给大臣们轮流观看。

众臣们看了书信后都是大惊,赵佶道:“蒙元帝国只出50万大军就攻下了我宋月的太原府和大名府,直击我国都汴京,若不是孤留了心眼,从各地招来了啊200万大军防守,怕是国都也要沦陷了。”

宰相蔡京出列道:“启禀国君,微臣以为应该暂避锋芒,先撤离汴京,待蒙元帝国的这股劲头过后,在设法夺回。”

蔡京的话说道了赵佶的心坎里,他激动道:“孤以为蔡相信之有理,诸卿以为如何。”

赵佶对众臣说着,眼睛却看着柩密院副使包拯,包拯为人刚正不阿,对任何事,任何人都秉公执法,曾多次当朝弹劾蔡京等人,只是赵佶一直都不做理会,这次他是用眼神示意包拯不要在捣乱了。

岁过半百的包拯,一脸踌躇,赵佶的眼色他已经体会,但他就算被处死,也要为大宋进忠,不让奸臣得逞,迁都乃是大事,岂能如此草率,而且这还是被别人打的迫不得已才迁都的,可是不迁都又能如何呢?宋月士兵的战力他是十万清楚的,根本就无法和蒙元大军相抗衡,留下也只是送死罢了。

终于,包拯一声长叹,道:“微臣以为应该迁往杨州的江宁府。”

“包大人所言正是微臣所想。”蔡京见包拯没有反驳他,他也接着包拯的话说了下去,毕竟应天府也是他早就想好的去处,没有之一。

包拯哼了一声,对赵佶说道:“如今蒙元大军兵围汴京,我们想要迁城就毕竟击破蒙元大军包围圈,微臣以为,因许下好处让下属诸侯国来替我们和蒙元大军交战,来为我们争取撤离的时间。”

赵佶闻言,点头道:“包卿言之有理,只是我们应该用什么来让那些诸侯国心甘情愿的为我们阻挡蒙元帝国呢。”

只要包拯不反对他迁城,他都可以顺着他点。

“我们可以将那些兵器、铠甲的锻造图纸、国库中堆积没用途的物品和迁城时带不走东西交由主神,由主神来做对应的处理。”

赵佶点了点头,“好,就按包卿的办法吧,迁城一事迫在眉睫,诸卿下去后,马上准备行李。”

“诺!”众人异口同声的回答道,对于迁都这件事,大家都清楚是必须进行的,毕竟如今的汴京太危险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