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十】五取蕴(2 / 2)

加入书签

“倒也不是什么逍遥事,”赤松子饮一口酒,道,“前几日文殊菩萨登台讲学,我也去凑了个热闹,本想与他讨论佛法,可法会之上人头攒攒,也没找到机会。”

“讲了什么?”云中子问。

“讲的是《大念处经》,佛门八苦中的五取蕴。”赤松子回答,“小仙们各个都去听,只可惜真正懂得的也没有几个,这五取蕴苦,倒不是听法就能听得,若不是自有体会,也实在难以彻悟。”

“东升,东升,”我凑到东升那边问,“什么是五取蕴?”

“佛教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东升略略思索,然后道,“五蕴便是色受想行识,说的是由己而生的妄念,起惑造业,这五取蕴苦便是八苦之中最难摆脱的。”

我也听不大懂东升掉书袋,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赤松子又道,“莫说小仙,就是得道多年的神仙,又有多少是真能摆脱这八苦的呢?人人都有妄念,人在妄念之中却不自知,当年昌尧兄若不是为一时妄念所惑,也不会就此一别,阴阳两隔。”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秋坪爹道,“只是局中局外难讲,本我真我无言。那样的结局,也并非就是全然悲剧,往事已了,不提也罢,五取蕴苦,也只有各人自知了!”

“只是妄念生恶念,作践了旁人。”申公豹接道,“因缘难定,风见不巧,可悲。”

说完这句,他们四人又共饮一杯,我便又问东升,“东升,他们为什么总提起昌尧狐?昌尧狐被什么妄念所惑?你可知道?”

往常东升回答我的问题都很快,只是这次他沉默了很久,一直到那些绿衣小童把烹好的鲈鱼端了上来,他才看着笑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哪有什么妄念,只不过是看各自愿不愿意而已。”

“什么?”我听不懂东升这话,简直就像是打哑谜,“什么意思?”

东升也不回答我,此刻绿盈一曲弹毕,收了琵琶,亲自去了银壶为贵客斟酒。那四人顿时没了戚容,一边饮酒一边与绿盈闲谈,绿盈也一边斟酒,一边说些坊间的新鲜事,阁里的气氛一下子又活跃了起来,没了刚才的沉闷。那绿盈与秋坪爹说笑一阵,便提着银壶款款走来,因满桌只有我没有饮酒,便径直往东升那里去了,我本已经回到我的座位,见她走过去,嗖地一下也窜了过去,靠在东升身边,鼓着一张脸看她殷勤倒酒,怕不是在旁人看来活像一只气鼓鼓的河豚鱼。

“苏公子,请。”绿盈端起酒杯递给东升,“这是落霞楼镇店之宝,八百年才出一坛的太清红云,还请一尝。”

不知是绿盈此刻本就比刚刚更殷勤,还是我自己的心理作用,我总觉得她那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东升看,那眼神真是比从前琴歌看东升的神情还叫我气不打一处来,心里堵得慌。只是东升却依旧微笑着接过了那酒杯一饮而尽,我看看绿盈,又看看东升,他们却都不看我,我又不好在这里发作,只撅着嘴儿坐在那里生闷气,那绿盈又娇声道,“苏公子第一次来我们落霞楼,可还觉得有趣?若是苏公子觉得能解闷儿,以后不妨常来,我们这里好酒好曲儿一直恭候。”

“刚刚一首《广陵散》恢弘大气,气势磅礴,潇洒自如,实在绝妙。”东升对绿盈道,“秋坪爹常常说起你琵琶圣手,果然名不虚传。”

什么?之前秋坪爹就给东升说起过绿盈吗?我突然意识到这一点,那他们这就不是初次相识了,怕不是早有耳闻今日相见,怪不得绿盈那么殷勤,东升还一直夸她,简直就好像没有我在旁边似的,我也顾不得旁边那么些大仙在,一下子直起身子,指着绿盈捧着的那银壶,“八百年一坛的好酒,我也要喝!”

“苏姑娘,这酒烈,女儿家还是不要轻尝了。”绿盈不给我倒,还朝我笑,我心里更气,正要反驳,东升打断了我的话,把手里他刚刚喝尽的酒杯递过去。

“不妨事,嗔嗔还有些酒量,只不过喝多了闹人,”东升笑道,“绿盈,你给她倒一杯,她虽然不是海量,但也不至于一杯倒。”

东升这般说了,绿盈也就不再推辞,也就再倒一杯,那酒清冽得很,浓香扑鼻,果真跟寻常酒不同,东升把酒杯递到我口边,我狐狸本性上身,凑过去先嗅了嗅味道,然后就着东升的手一口喝了个干净,那酒虽然烈,但喝在嘴里并不烧,只还是回味绵长,果真好酒,我不禁舔了舔舌头。

“苏姑娘可还喜欢?”绿盈问我,我赶紧又摆出一副端庄神态来,“若是喜欢,待走时可带上一壶,这酒细品慢尝为妙。”

“还行,”我可不想多夸她,又知道她刚刚那句话分明就是嘲笑我喝酒太豪放,而且她刚刚要东升常来,到我就要我带走,根本就是别有用心,便道,“一般。”

“嗔嗔喝的酒少,不懂这些。”东升拿回酒杯,绿盈又续上一杯,东升饮尽之后将酒杯放下,“既然好酒,品尝为上,一杯为尝,两杯为赏,三杯就是牛饮了。点到为止。”

“苏公子果然行家。”绿盈也就放下手中银壶,看着东升道,“绿盈还有一首《清平调词》,是绿盈自信之作,等下弹奏之时,还希望苏公子赏光一听,若是还能入耳,便是绿盈之幸了。”

说完这句,绿盈起身又走去屋中央,取了琵琶调了弦,琵琶声再起,虽然还是如同山泉叮咚,星落沉湖,但我听着总不那么舒服,尤其是看着她时不时往东升这边瞧,我就看得更生气了,连那鲜鲈鱼也不吃,就坐在座位上生闷气。就在此时,又有绿衣小童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三只蒸笼。

“各位大仙,这是婆婆命我送来的桂花糕,还有单给苏姑娘的藕粉圆子和芝麻青团,婆婆说,若是苏姑娘喜欢,厨房里有得是,尽管开口便拿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