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没有后悔药(2 / 2)

加入书签

只能说是准客人,她的孩子才是他周阳的正儿八经的客人,

周阳还记得,王太太的一句名言:不保不险,一保就险!

可是她自己没有买保险,这不,也中招了!

再或者说,你跟谁是仇人,就给谁买个保险,一保就险嘛!对吧?

当初她可是很顽固的,信心满满自己不会有事,正是应了那句话: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在这个世界上,人是最脆弱的,未雨绸缪才是硬道理!

不管怎么说,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

算下来,周阳这一年的客人也做了不少了,大家都很太平,这也是安慰,谁也不希望出险!

播种计划还在进行,经过王太太的事,周阳觉得,要抓紧时间让更多的人有保险意识,不管他买不买!

世界上最难的工作,无异于把自己的想法去说服别人,让别人也赞同或者同步,

一个人,时候不听话,大人说的话也许孩子不明白不理解,那么,家长可以打可以骂,强制孩子听话,

按道理说,人长大了,就更应该明白事理,能听明白能理解事物了,就应该省心省力了

可是,恰恰相反,很多事,人长大了反而更不能明白、更加不能理解,更加难弄,

甚至,人长大了,反而有能力跟你对抗了,

这世界,如果真的人人都那么好听话、那么好懂事,往大了说,也不会有那么多战争、流血,

往了说,也不会有那么多业务员、推销员**、苦口婆心了!

做什么事都不容易,做保险更不容易!

但是,没有哪个事,比做保险来的意义重大!

王太太的事,使得周阳更加充满了责任感,更加有信心去说服别人,

同时也验证了保险是刻不容缓的,当初王太太如果不是那么顽固,买了重疾险,

三个月观察期后,她就可以得到保障,而现在,她出险了,却打电话告诉周阳,

周阳一直在参她这是什么意思?她完全可以不告诉周阳,这跟周阳有什么关系?

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应该说,王太太很后悔?或者,她是不是暗示周阳,你如果当时再狠一些,哪怕是强逼着她买重疾险?

周阳似乎参出来一些意思,是不是就差那么一点点,周阳如果再加把力,也许就会打破平衡点,

是不是可以说,每个准客户其实并不反对保险,只是保险业务员的工作、或者说努力的程度还不够?

很有可能!也许就差那么一点点吧!

播种计划继续进行,又过了大半年的时间了,积累的准客户,也算不少了,周阳一有时间,就进行电话回访,

每次约谈客人,周阳都会把发生在他身边的真实案例,尤其是王太太的案例,讲给那些顽固的、不以为然的、视若罔闻的、不拿保险当回事的准客户听,

说说容易,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时至今日,周阳甚至连自家老婆都没有说通过,

自从周阳从银行辞职以后,老婆带着孩子就没回来过,她是意见大了去了!

周阳有时空了就去丈母娘家看看,现在,工作没有以前在银行时候稳定,一会儿换一个工作,一会换一个职业,

弄得老婆都不知道周阳现在到底在干啥,一天到晚的在外边混,怎么就跟无业游民差不多了?

这个弯,转不过来!反差太大了!以前,在银行,那有多风光?自己跟别人说,我老公是银行的,那多光鲜?

现在,别人问,你老公干啥的?她都不好意思说,与其不好意思说,其实是不知道老公是干啥的!

更气人的是,每个月拿回来的收入,一次比一次少,有时候干脆就没有,这跟在银行那会儿,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才是主要的民生问题!生计问题!

这事总是一个心病,时间长了,久而久之,老婆终于怒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