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布置工作(2 / 2)

加入书签

“犁具已经收入府库,无有缺失损毁,待主上查验!”

陈奚向郑忽拱拱手,表示汇报完毕,郑忽又再次点了点头。

在陈奚之后,黑子向郑忽拱了拱手,接过陈奚的话头。

“蒙主上信任,以长葛之安危相托,主上离去至今,长葛谨遵主上内严外宽之令,往来行旅商客,皆由卑下亲自探查,暂未发现有可疑之人!”

“倒是有棘泽匪寇曾出没于午乡附近,不过,却无异动!”

黑子有点纠结,或许是感觉自己身负郑忽重托,却一直对盘踞在棘泽的匪寇无能为力之故。

郑忽听完黑子的汇报,知道这剿匪的事是刻不容缓了,秋收之时,匪寇未来抢掠粮草,现已至寒冬,匪寇们的积粮应该是不多了,先前的出没的匪寇应该是过来踩点的,午乡在长葛西南,是距离棘泽最近的地方,也是长葛四个乡邑即陈乡、成乡、午乡、尉乡中经常遭受匪寇劫掠的乡邑。

午乡虽然经常遭受劫掠,但是每次的损失却不大,反而是离棘泽较远的其他三个乡邑每隔几年就要遭受一次大的劫掠。

从这一点上,郑忽就可以看出,匪寇是将长葛的四个乡邑当成肥羊来圈养了,区别在于薅羊毛多寡不同,午乡距离棘泽最近,如果和其他乡邑的待遇相同,难保午乡的人口不会举家搬迁,距离远近的待遇都一样,人们自然会选择距离远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人的安全感在作怪。

午乡一旦出现人口大规模的举家搬迁,必然会引起封君的重视,届时,大规模的剿匪肯定是避免不了的。

与其如此,还不如每次小打小敲,积累下来的收益其实和大规模劫掠的收益相差无几,还不会因此激怒封君。

毕竟封君每年都能将税赋足额的收上来,偶尔每隔几年损失一些也和大局无碍,因为剿匪也是要花钱的,若是每次损失的根本不足以支撑剿匪的花费,那么封君剿什么匪,出力不讨好,聚集青壮还会引起上面的猜疑。

棘泽的匪寇充分利用了民众和封君的心理,这也是他们在长葛未封给郑忽之前一直能盘踞在棘泽的原因。

不过,现在他们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

“黑子,你稍后派人密切关注棘泽动静。”

“唯!”

“邓方,耕具再次铸成兵刃需要几日?”

“最多五日!”

邓方对剿匪是没什么意见,不过对郑忽这种将吉金熔来熔去的做法深恶痛绝,等来年播种的时候,总不能再将兵刃熔成耕具吧!

按照这种熔法,那些吉金早晚得消耗完。

有心劝两句,又看陈奚和黑子都在,便暂时压下了劝说的心。

其实,郑忽心里也明白不能这样玩,但这也不是被逼无奈吗?

“必须得想办法先搞点铁再说!”郑忽心想。

确实不能再这么拆东补西的玩下去了。

“府库中的粮秣可够聚集青壮剿匪之用?”

“足够维持两千青壮三月之用!”邓方回到。

郑忽听到这,算是彻底放心了。

“善!”

实在抱歉,又欠了一更,今天去弄档案了,加修电脑,回来晚了。查资料又查了一个多小时,春秋时期的货币购买力真是个大问题,当时的一个奴隶价格应是五张羊皮,当时羊皮的价值也找不到,还有记载说,一匹马和一束丝能买五个奴隶,但是马和丝的价值还是不知道,我是实在没办法,只能通过换算,根据一金够百乘的人吃一天,一个人一天的饭量,按最小的算,半斤。两千人一天要吃的粟是500公斤。放到今天,小米5元一斤,那么500公斤小米就是5000块人民币。一金购买力大概相当于今天5000块人民币。再根据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一般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等于人民币660元,万历时一个仆役的价格在四两到二十四不等,若以十两算,则一个奴隶的价格是660元,我取了整以一金也就是大致5000元一个奴隶的价格算的,肯定不准确,也别来反驳,除非你能找到更合理的数据来纠正我的错误,那我会表示感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