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行进中的数据(1 / 2)

加入书签

林峰摇了摇头,又抿了口酒说道:“我就是这辈子不吃都不会觉得饿,懂了么!”

最后的三字陈词微重,懒散的留个背影摆摆手“吃完赶紧休息,六个小时后出发。swisen.com”

“额!是。”

见林峰自己拿出按摩椅悠然的靠在上面调出光幕,尹正青也不再坚持了,坐到餐位,端起桌上的龙肉餐饭自己起来。

林峰漫不经心拨弄光幕的同时,抽空扫了下这些警卫的记忆,随身携带的熟食不是很多,再来五次就只能吃军粮了,尹正青带的多点,二十份。

目光转向光幕,林峰淡淡的摇了摇头,拍马屁这活,以他这宅性格估计这辈子是没戏了。自认为在地球上连销售都不适合干的人,天生的性格,没办法。

光幕上呈现的是六个小时,行进三百六十公里的全程地下监控,公里数上来了,从中能分析的东西也就多了。

首先是数量,这三百六十公里的数据统计起来,光是的兵虫数量超过了五百万,这还不是数量最多的。

实时监控下的地下通道,坦克虫就像是个涌动的地下推土机,身后跟着密密麻麻的蟑螂虫在清理碎石残渣,同时也在进行通道的扩张挖掘,“蟑螂虫”战斗力低下,却是货真价实统计到数量最多的虫种。

实时监控的画面,坑道的细微变化就没停过。

从上面不难看出,挖掘的小部分是为了制造容纳电浆虫的栖息所。

林峰摸着下吧,数据眼上,结合小龙数据库资料运转上的分析,看似杂乱的通道,其实很巧妙的利用了力学原理。

承重点把握的恰到好处不说,下层空间与上层空间的巧妙结合,刚好符合自下而上的通路。

甚至电浆虫这种超大体形的单位,都预留出了专用通道,探测器上显示的形态数据,地下只存在电浆虫幼虫,所以说,占地空间也就无需达到成虫的三十一米高度。

林峰皱眉道:“虫族的坑道,貌似有向地表延伸的趋势啊!”

二维高度对比图上,明显有向上递增的趋势,约和二十到三十度之间的上扬角。

小龙道:“说不定几天后就能看到虫族的影子了,从现有数据来分析,地下虫群附近,母虫的级别应该不是很高,都是些常规兵种,不会超过母虫的九级化分。”

“我现在当心的是,就咱这规模,碰到零星的还好,弄不好就是跑路的货。”

小龙翻愣一眼。道:“还是能跑的掉的不是吗!”

林峰:“遇到成群的飞虫,往回跑还可以,其他方向嘛,够呛!所以说,最好通信基站别出问题。”

费那么大劲搭建的基站,真的只是为了,联网通讯信息被卫星监测到,而建造的内部网络?答案是否定的。

内置模块上有个球状小装置,能够随着通信信号覆盖收集范围资料,加上地下探测横波扫描的地形数据。

两者相结合,很自然的就造就了伪装网,类似实体全息影像的持续投放。

生命探测装置的问世,外加实体扫描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在宇宙战争早期,无论是在万族时代还是在现在的人类,都曾经风靡一时的伪装技术很快被淘汰,沦为民用娱乐,今天倒让林峰给利用上了。

通信基站的最大有效覆盖范围是五万米,而建造上却是每一万米一个构架,严密的计划,即便是这中间坏了一个也无伤大雅。

瑟瑟微风吹在帐篷上,鲜有金属砂砾的撞击声,风吹在上面,大有吹扣大棚用,塑料薄膜上的感觉,可见这帐篷的材质到底有多差,用的环境也不对,原本是用在没有外物影响真空环境的东西,而且原本的用途还真是在太空种菜的,相当于太空大棚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