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军制(2 / 2)

加入书签

忍不住清了清嗓子,王辉按照之前的经验,再次讲解起来。

整个讲解过程持续了半个多小时,等到其收尾的时候,却发现坐在中间位置的老者举起了手。

“王知事讲解的很详细,但我有一个问题却想请教一下。”

听到这话,王辉也没托大,开口回道:“您请说!”

“此事和军籍制度有关,这项制度并非新创,在元、明两朝就曾大规模推行过,但如此厚待军户的做法却是闻所未闻。

如果当真按照政策执行,整个九黎城一小半的土地都将被军户所把控,而军户又享有三年的免征期,粮食如何分配?

以后的百姓就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这相当于十户甚至二十户养一军户,此为一。”

“二,关于抚养问题,此为大争之世,战场上死人是常有的是,如果坚持抚养其子女、父母,未来的九黎城如何负担的起?以后开农田、修水利、铸城墙甚至是对外用兵如何解决?”

一连说了两个缺点,老者看了眼面色微变的王辉,语气稍缓,接着说道:“不过军籍制度的优点也很明显,如果此法落实下去,军卒将再无后顾之忧,军队的战斗力也将得到提升,这会促使民间尚武,增强军卒的归属感。”

“而且,大量的设置军籍意味着大量的土地和财力,若是不想此法荒废,就必须扩张,唯有如此,才能维持平衡,保障军户的权益。

对此,你不能有任何的懈怠,更不能有小富即安的心思,唯有扩张才是唯一的活路。”

说到这里的时候,老者明显有些停顿,却不打算再说了。

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他心里清楚,至少在这个场合,有些话是不能说出口的。

他活了这么久,经历了这么多大风大浪,肯定不会因为一时口欲,而使自己陷入不利的局面。

因为从本质上来说,这项制度也体现出了背后之人的野心。

也可看成一个绑架制度!

其所绑架的,正是这些没有实权的老百姓,等到民间尚武风气形成,老百姓尝到了战争的甜头,再辅以政治宣导,一辆全副武装的战车便形成了。

而坐在驾驶室的人,将带着其治下所有的居民一起,闯入这个纷争的乱世。

古往今来,这种例子太多了!

但此时的老者也没有多少选择,整个绵市周围的现代势力本就不多,可以让他看上眼的就更少了,原本的蔡奇卫算是一个。

只不过在经历了秦宗权的屠杀之后,蔡奇卫已经败逃,如今连块根据地都没有,先机已失。

至于其他的势力,要么畏畏缩缩、不思进取,要么忙着搜刮美女、建立“后宫”。

心志、毅力、手段都不具备,在不远的将来,很难存活下来。

从这点来看,李子木还算不错,至少懂得分寸,在内心里又不失野心。

不论他是想当诸侯也好,还是想当皇帝也罢,只要能够让现代人安稳地活下来,这些事情也就随他去了。

况且他也阻止不了,世界的大势就是如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