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剿匪(二)(2 / 2)

加入书签

“叔叔为何忽发感慨?”黄皓一笑。

“有么?”黄巢一愣。

“您是大魏的名将,若不是受到打压,如今应是剑南节度使或是安东都护府的都护,上战场杀敌不应该叔叔的职分么?”

黄巢放下酒杯,摇了摇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上得山多终遇虎,节度使也不是好当的,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前些日子传来消息,苗疆发生叛乱,剑南节度使杜百川驻守在那里的三千军队全军覆没。据说陛下都是因此气的三天没有上朝。”

“苗疆叛乱?为什么要叛乱的呢?大魏待他们不好么?”黄皓有些震惊。

苗疆一向是化外之地,不受中原教化。那里的苗人菇毛饮血,宛如史前一般。直到汉明帝年间打通了通往苗疆的七窟,方才使得中原对其有了了解。

那时候的苗疆分为好几个大部落,分散在当地的雨林之中。大汉的军队一往无前,将其全部纳入统治,并在当地设置了土司管理。

但是苗疆地远,土司多年也无法入朝觐见汉帝,没过十年,苗疆的土司杀了汉使,做起了苗疆的土皇帝。

后来大汉再度派遣军队镇压,重新设立宣抚司,但是下场仍是与之前相仿。后来的汉帝只好任由苗疆自立,但是不允许他们拥有大规模的军队,汉朝需要的时候,他们也要提供钱粮货物,帮助大汉征讨西方的蛮夷。

大魏伐楚之前,苗疆的使者来到长安,向高宗臣服。等到宣宗继位后,任命杜百川为剑南节度使,并在苗疆之内设立军营协助苗人营生。

“大魏待他们倒是不错,高宗派去了大批工匠,教给他们制酒、做木工,当今圣上派去了三千军队,协助他们抵御外敌。你说大魏待他们好不好?”

“挺好的啊。”黄皓犹豫地说道。

“但是他们却丢掉了自己的风俗,处处受人监管。”黄巢摇了摇头,“苗人蛮横,需要经过几十年的相处才能与汉民一样。但是苗人的领袖却是不想被汉朝同化,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建立一个国家。”

“他们要建立一个王朝么?”

“不一定,或许只是像金帐王庭一般就满足了。”黄巢叹了口气,“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苗疆虽小,可也有三州之大,立国已经足够了。他们也不缺军队,家家户户的男子都是很强大的武士。若是有足够的金铢,他们随时可以拉起一只足有二十万人的军队。当年楚帝也曾想借助苗疆的力量对抗大魏,只是没想到苗人会向大魏投诚,帮助大魏对抗大楚。”

“又一场战争要拉开帷幕了。不知道我还有没有机会踏上战场。”黄巢举起杯子,尽饮杯中酒。

“走了。”

“是。”

他抛下杯子,扔下三枚金珠,向着柜台后的掌柜挥了挥手,转身踏入雪地之中。

青骊忽而高声尖啸起来,黄巢一愣,旋即哈哈一笑。

“老伙计,你也怀念他们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