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兵分两路(2 / 2)

加入书签

但是,接连而来的契丹反叛,突厥崛起,很快就让紧邻安西四镇的吐蕃不安分了。

随后,疲于三面应战的则天,放弃了安西四镇,生生被吐蕃吞并,至此,大唐的西北防线,陷于全面收缩防守的境地。

在此前提下,突厥时常侵扰内地,时而大举进攻,时而小股寇抄,大唐为患不已,可终究难以将突厥全部歼灭。

则天时代,突厥就已经深入到内地云、定、襄等州,虽然只要劫掠痛快了,他们就会迅速退兵。

但自此之后,大唐的北方边境就时常门户洞开,难以抵抗突厥等部的劫掠。

如今,莫啜再次进军兰州,不过是故技重施,入秋了,打一笔秋风好过冬。

李俊立于渭河沿岸,眺望着荒芜旷远的北方,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他来到李多祚身边,对他说道:“李将军,我要分兵,由你统御两万兵马,先奔赴兰州。”

李多祚一惊,突厥吐蕃都兵事强盛,大唐全力以赴都不一定能应付,现在分兵,岂不是自我削弱。

再者说,兵士们多年以来,因为军功赏罚废弛,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如今,太子亲征,正是兵士们作战激情最强盛的时候。

如果此时分兵,必定会伤害兵士们的决心斗志。

李多祚熟知兵法,他说的也都是道理,可李俊却有自己的看法。

吐蕃突厥,临时联合,彼此之间的沟通,不见得通畅。

二贼必事先约定,若唐军出击一方,另一方则迂回后抄,绝唐军后路。

吐蕃和突厥现在的势力都很强盛,唐军处于守势,按照这些边夷贱类的想法,肯定认为大唐不敢主动挑衅。

且必定孤注一掷,集中主要力量,应对一方,故而会造成顾首不顾尾之势。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用兵之术,最重要的就在于出奇制胜。

我方现在若分兵两路,李俊带兵先去抵抗吐蕃,按照杜饶的情报显示,突厥这次是应吐蕃的邀请,才出来挑衅的。

李俊断定,彼必不敢用全力。

或许还一边抢着,一边观望着,能占便宜就占便宜,占不了便宜,他也不会真的援助吐蕃。

李俊认为在突厥的观望态度之下,将小部分的兵马分给李多祚,是足可以应付的。

而自己则带着大部分的军队,前往甘州,和吐蕃交战。

之所以让李多祚前去和突厥交手,原因有二。

李多祚虽掌握禁军统卫二十余年,可他其实是靺鞨人。

他的先祖生活在今天的东北地区,世为领民酋长。他少以军功,被李显视作心腹。

经过李俊对他履历的考察,也认为这人是靠得住的。

他年轻时,曾经带领唐军,大破黑水靺鞨。又于神龙末年,参加清除佞幸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的行动,可见,他对大唐忠心耿耿,是值得信赖的。

靺鞨之领地,也和突厥相毗邻,李多祚对他们的战法多有了解,地形也熟悉。

再者,分兵之事,初时,还是能够掩人耳目比较好。吐蕃此次带兵的人,正是王子勿齐秃。

他是见过李俊的,大唐太子亲自出征,这个举世震惊的消息,想必,现在早就已经传到了吐蕃境内。

到时阵前相对,勿齐秃发现,李俊根本没去的话,必然会长吐蕃之士气,灭唐军之威风。

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事情,李大太子怎么能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