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英雄记》上映(2 / 2)

加入书签

网络上,类似的说法不胜枚举,他们兴致勃勃的谈论着和《英雄记》相关的一切,将其视若稀世珍宝,赞不尽,夸不完,而对新鲜出炉、刚刚上映5天的《赤壁》,弃若敝屣,肆无忌惮的发出嘲讽和揶揄。这边刚说完“《英雄记》满足了我对大汉帝国、英雄时代的所有幻想,激动的无以复加”,那边就把《赤壁》拎出来,说它“笨拙、拖沓、愚蠢、低能,浑身散发着令人难以忍受的土气和傻气”,天可怜见,港台向来是以“时尚新潮”著称的,“土气傻气”这种东西,是大陆才有的好不好?!

然而现在,一切都反转了过来,几乎是一夜之间,舆论风向突然变了,那么多的大陆本土主义者,像是从地底下冒出来一样,兴高采烈的欢呼着、叫嚣着,为安云天和柳闻霆,为《英雄记》。

其实这种情况,从去年的《璀璨人生》起就有些迹象,但并不明显。《璀璨人生》很厉害,业内人士对这部都市爱情片的评价非常高,但在普遍意义上,它就真的只是一部爱情片而已,它的题材和立意天然的限制了它的影响,让那些即便是超级喜欢它的人,也不会把它拔得很高,那时候影迷的讨论,还能大体做到就事论事。

但一年后的今天,在以三国题材为蓝本的《英雄记》上,这种克制就不复存在了,尤其是,正如上文有个网友说的那样:《英雄记》所讲述的,是整个汉族文明的英雄人物。史诗片本就容易升华,《英雄记》这种鸡贼的做法,更是进一步拔高,让那些虽然对现实很不满,却对5000年华夏文明充满毫无道理可讲的自豪感的热血青年们,非常的振奋,甚至可以说是亢奋。

——尤其在有《赤壁》这个鲜明对比存在的情况下,这种亢奋,就更加的难以遏制。

“还是吴导看得准,这种充斥着珐西斯美学的东西,最容易煽动那些不通世事的年轻人了。”

最后,副导演满心的愤怒和恐惧,也只能化为这无奈的一叹,用这种方式,来安慰自己:不是我军无能,而是敌军太狡猾啊!

在场的众人,脸色都不好看,副导演所忧虑的,正是他们所担心的。许多人还非常的疑惑:当初气势如虹、万众瞩目的《赤壁》,怎么突然就成了人人唾弃的垃圾?这跟他们当初想象的情景不一样啊。

“大家不要着急,只是首映式的口碑而已,说明不了什么。”

关键时刻,吴羽森这个顶梁柱当然就得站出来安抚人心,《赤壁》可不是一锤子买卖,现在只是上映了前半部,后半部还在制作之中,要是这时候就泄了气,那后半部就直接稀里哗啦了。只见他不急不躁,脸上也没有忧色,平静的说道:“首映和点映就是这样,不是忠诚度很高的粉丝,谁会这么早早的去看?既然是粉丝,自然会一个劲的给自家偶像说好话,同时尽可能的打击同期竞争对手,《英雄记》还没正式上映,口碑高是意料之中的事,那些人拿《赤壁》当垫脚石,也很正常,不这样才不正常呢。”

众人勉强认可了这种说法——不认可又能怎么样呢?随后大家便将注意力放到了后期宣传上面。《赤壁》的票房走势确实不怎么好看,必须想办法改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出谋划策,很快便将《英雄记》抛在了脑后。

半个小时后,众人散去,吴羽森脸上现出十分疲惫的神色,他扫了一眼《明报》的那篇报道,又打开电脑,浏览网页,不出所料,影视娱乐板块谈论最多的,还是《英雄记》,那些狂热粉丝们,几乎是声嘶力竭的说着《英雄记》的种种好处,号召大家去影院观看,断言错过了一定会后悔。

其中一个短评如此说道:

“官渡之战中,面对颜良统领的数万雄兵,曹操等人都是一筹莫展,只有关羽,认为对面不过是土鸡瓦狗,一击可破。当他策马冲向敌阵时,所有人都以为他在送死,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他用敌方主将的项上人头,证明了自己的正确。

我想,当初安云天和柳闻霆立项制作《英雄记》的时候,也是如此吧?居然敢跟《赤壁》对着干,这不是自寻死路吗?毕竟,在所有人的眼中,《赤壁》都是那么的强大和不可战胜。

也许,那时候在安云天和柳闻霆看来,《赤壁》也和河北人马一样,仅仅是土鸡瓦狗吧?”

在无尽的喧嚣和吵嚷中,6天的时间转瞬即过,7月20日如期到来,这天,誉满天下,谤亦满天下的《英雄记》,终于上映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