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谁能代表华语电影?(2 / 2)

加入书签

至于暴力和**之外的共通点,那就是对财富和地位的渴望了。在这一点上,好莱坞做的稍差了点,虽然也有很多励志鸡汤片,但大多是打闹,电影主人公最大的成就,也无非是那几样:或成为职场精英、或实现了某个理想、或取得了某场比赛的胜利,仅此而已。但即便是这种打闹,也比其它国家的电影要更令观众满意,更能满足观众的白日梦。

{}/“张导在这部电影里,启用了好几位香港明星,这在以前的大陆电影中,是绝不会发生的。为什么?因为香港明星片酬高啊,拿不出那么多钱!只好用大陆本地演员。但这样一来,片子拍完了,拿出去,人家海外的观众不认识,片商不买账,电影就卖不出去,只能在内地放映。中间有一些不错的片子,就这样在内地埋没了,不但没获得多少经济效益,反而大量亏损,一想起这个,我就感到非常的可惜。”

他长长的叹口气,安云天感觉他似乎往自己这边瞥了一眼,只听他又说道:“但张导不一样,他不怕花钱,不就是几千万的片酬吗?就不信拿不出来!事实是,他也确实拿出来了,《英雄》因此有了一个非常强大的阵容,电影还没开拍,海外片商就盯上了,能不盯上吗?那么多香港明星呢!哦,在这里说一句,电影的男一号李联杰,他不是香港人,他出生在内地。”

他微微一笑:“当初他是靠着一部《少林寺》成名的,火遍了整个东亚和东南亚,那部电影的导演,张鑫炎先生,是香港导演,和我是多年的好朋友。当初他就跟我说过:内地有很多优秀演员,不比香港演员差,他们缺的,是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有责任和义务为大陆的同胞提供这个平台。

李联杰就是在香港这个平台上大展身手的杰出代表。不仅是他,张敏、刘嘉玲,还有李联杰的夫人利智,都是从大陆来到香港,才成为大明星的。大陆是这样,台湾也是,像林青霞、王祖贤这些明星,本来都是台湾那边的,可最后都在香港做出了一番事业。其中林青霞女士,早年在台湾是拍琼瑶剧出道的,可后来拍了香港武侠片后,说起她来,谁不是一口一个‘东方教主’?谁还记得她当初是琼瑶剧的女主角?”

他洋洋洒洒上千言,已经完全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主场,而实际上,这里也确实是他的主场。这里是香港,会场内人数最多的,是香港记者和观众。听到他说这些话,那些人本来还能控制住自己,但慢慢的,不知道谁起的头,掌声稀稀拉拉的响了起来,夹杂着一两句叫好声。再往后,掌声越来越大,欢呼声和口号声也越来越大。到最后,不仅那些记者们放下手中的工具鼓起掌来,连在现场坐着的几位香港电影人,也满面红光的鼓掌叫好。

整个会场,放眼望去,几乎全是对吴羽森的认同和赞赏。

不那么认同的,就是客场作战,势单力孤的大陆和台湾电影人了。有几个几乎是面带冷笑,看向吴羽森的视线极其不友好。老谋子那张本就苦大仇深的长脸,这下更苦更长了,他似乎想说什么,但终究没说,只是拿起水杯,啜了一口。

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吴羽森不得不起身示意,让场下的记者和影迷们安静。待掌声稍稍些,他便一脸笑容的鞠躬致谢,结果等他回到座位,还没坐下,掌声和口哨声又大了起来,搞得他不得不再次回返,示意安静,鞠躬致谢,然后掌声再起,他再回返,再示意,再鞠躬。

如此来来回回三四次,才总算真的安静下来。吴羽森干脆也不坐了,就站在场地中间拿着麦克风继续发言:

“李联杰也好,林青霞也好,不管他们出身在哪儿,让他们大放光芒的,都是香港,观众记住的,也都是他们香港明星的身份。

在海外,香港就是一张名片,是华语电影最被人认可的名片。

那么,要振兴华语电影,最好和最方便的途径,就是通过香港这张名片,展示在全世界观众的面前。”

他说到这里,稍稍停顿,再次环视四周,看到了无数表情各异的脸,有的兴奋、有的愁苦、有的气愤、有的冷笑,还有的面面相觑,似乎有些搞不清状况——比如那俩最年轻的。但无论他们是什么表情,心中是何等想法,都在这一刻寂然无声,不约而同的等待着自己最后的总结和升华。

他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像开启新时代的伟人,用庄重又坚定的声音说道:

“我相信,让华语电影走出去这个重任,香港是当仁不让的,因为香港以前做到过,以后当然也可以做到。

我还相信,香港不仅可以让华语电影走出去,也可以让中华文化走出去。

只要我们两岸三地的电影人能够齐心协力,合作无间,那么这就绝不是仅仅是个美丽的梦想,而是一个触手可及的现实!”

言毕,他深深鞠躬,缓缓退下。

与此同时,整个会场为之沸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