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再掀风波(2 / 2)

加入书签

“如果你想让老人多活一些年岁,就请买我们的产品吧。别到老人去世,你在清明节哭泣,才想起没有注意老人的身体健康问题。这一句虽然没有第一句显得那么重要,但却说出很多人的渴望,希望家里的老人延年益寿。”

“我们先抛开里面的情感不谈,这两个广告语充满了诱导,这是个心理学问题,但诱导的方向又是很多人需求的方向,那这个诱导就算是成功了。”老师在台上口若悬河。

~~~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广告的拍摄。”这是摄影系的课程。

画面播放的是宋亦路与张衍的第一个作品,看来艺术大学都这么神通广大,把没有播放过的作品都拿了出来。

“看了这个作品,在拍摄手法上,你们有什么想说的?”老师问道。

“这是很多人在运动的场面。”有人回答道。

“这些人都很刻苦,脸上都有汗珠。”还有人说道。

老师摇摇头,“我们从第一个画面与第二个画面看,这位艺术体操的运动员,每一个姿势都是静态的高难度动作,而第二个滑板运动员,每一个动作都是动态的。一女一男形成对照,一静一动形成对照,一个室内一个室外形成对照,让观看者形成强烈地对比。”老师反复播放了第一部分两组镜头,让学生们看清楚。

“再往下看,还是一动一静,一男一女,一个室外一个室内,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散发着汗水。看读书女孩的鼻尖,若隐若现的汗珠。看小轮车运动员,在山地上不停挥洒的汗水。这又形成了一组对照。”

画面转向第三组镜头。

“这一次完全反了过来,现在打篮球的男孩,只有背影,没有正面。他先是抬头看着篮筐,然后动了起来,由静到动。画面再转到他的脸颊,都是汗水,这是从背影到正面。再看这个骑自行车的女孩,从远处过来,停在这里,由动到静。镜头开始是正面,镜头开始转移,照在他身后,她看向却是第一缕阳光,从正面到背影。而汗珠怎么体现,看她头发上滴落的汗珠。”

“大家发现没有,每一组都是对比着进行,动静结合,男女结合,室内室外结合,正面与背面结合,但都有汗水的覆盖,每组之间又形成了递进关系,让画面更有层次感。”老师讲到这里,很多人才恍然大悟。

“不是老师的讲解,我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回事。”

“是啊,说起来有点玄乎,但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

“这特么是人拍出来的吗?”

“这是哪个大导演与摄影师的作品啊,我怎么没有见过。”许多人在议论。

老师敲了敲讲桌,“这是你们师弟的一个作品,他现在还在读大一,导演也是大一的新生。”

“嗡”,听课的学生可坐不住了,很多人已经老师说假话,想刺激他们。

“大家看到这个角标了吗,付刚工作室作品,这是大一的四个男生创建的。”老师说完看着下面的学生。

“看看你们的师弟都做了什么,再看看你们,天天就知道玩乐。”老师愤恨地说道。

“你们是不是没见过这个作品?那是因为它被这群人的另一个创意给抹杀掉了,就是那个收礼只收钻石粒的广告。对于这个工作室来说,这则广告只是个废品,看看人家的废品,再想想你们做了什么?”老师说道这里气不打一处来。

“我不要求你们现在就能做出这样的作品,但你们得有想法,有自己对世界的看法,通过自己的画面去描述你所能见到的世界,再通过画面传递给观众,让观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你想表达的世界。”老师又在苦口婆心地说教。

“好了,这堂课之后的作业先布置一下,通过你的眼睛去对比这个世界,每个人拍2分钟的短片,要描述清楚你想要传递出的东西,用画面语言来描述。”老师先布置了作业。

台下很多学生又是一阵哀嚎,很多人就反感动脑。

导演系大三也讲了宋亦路的作品,老师倍加赞美,对于那篇动画洗脑作品倒是只字未提,那个作品在导演系老师看来:算特么什么玩意。

付刚工作室也因此在汉国艺术大学名声大噪,很多人打听这个付刚工作室都是哪几位牲口,不,是哪几位大神,能做出这样的作品。

宋亦路倒是没什么感觉,该补课补课,该上课就听讲,该溜号就看自己借来的书籍。

对比只是途径,不要被对比所迷惑,要清楚对比之后隐藏的含义,他现在还不能表达完全,这需要长时间的磨炼。

我只是在做自己,对于自我,我没什么好沾沾自喜的,都是我经历过程的一部分,而我,正在经历中。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