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寻仙—闲话野史(2 / 2)

加入书签

时人笔记中曾多次提及“松原平”银锭又黑又杂,还记载了京营旗军兵拿“松原平”银锭在集市上行强买强卖之举。

那么为何这种银锭身为官府库银,居然也敢成色不足?

只因为过去关外地区经济活动不发达,各级官僚上下其手捞取油水的途径不多,所以就把主意打到了“松原平”银锭的身上。

这些蛀虫们借口关外商队买卖交易用的是各色散碎银两,这些散碎银两又被一些不法商贩暗中偷梁换柱掺杂使假,因此最终浇铸出来的“松原平”银锭就会成色不足。

在中华n三年,时任n大总统的袁项城有心整治京城混乱的市场,大力推行币制改革,特意铸造了一种袁项城像背嘉禾钱币,俗称“袁大头”。

这“袁大头”一经推出,就因成色好币值稳定而被市民广泛接受,迅速占领京城市场,并在市面上驱逐了以“松原平”银锭为首的劣币,最终成为n时期中华大地上最具代表性的货币。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稳定市场,彻底取消了贵金属的自由买卖流通,这“袁大头”才算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根据现代研究结果显示,各批次的袁大头因为铸造年份不同,其含银量有小幅度的波动,但基本都位于29之间。可想而知,被袁大头顶出市场交易的“松原平”银锭,其成色到底得有多差!

说到这里你就应该明白,那镖局押解的银箱之中肯定不全是散碎银两,而是有相当数量的杂色金属掺混其中,用来压秤凑分量!

这并非是镖局的人监守自盗,而是在那些管库的官吏们将散碎银两装箱贴封之前,就已经掺在碎银里边了,为的正是能在这些散碎银两上面捞一把油水。

当然了,镖局的人肯定也对此心知肚明,毕竟往铸造“松原平”银锭的碎银里掺假这件事儿,在关外根本不是什么秘密,在行内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可问题是,知道是一回事儿,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将出来,可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那不知死活的李得财正是看准这一点进行发难,抢在银箱入库之前开箱检验,自然一下子发现了掺杂在碎银里边的杂色金属!

这下镖局的人有苦难言,有心说这东西不是我们放的,但此言一出就等于在和关外所有的大小官僚对着干,把这种事儿捅出来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必定会让整个镖局遭受灭顶之灾,别说一个小小镖局,即便满洲将军也不敢如此行事!

不过镖局的人也并不害怕李得财,因为姓李的同样不敢揭破此事,否则即便吉黑将军也保不住它。

既然互相都不敢揭破此事,那么李得财就不能光明正大地治镖局众人的罪,等限期一到,就得把大家都从牢里放出来。

如此一来,大家伙无非是进大牢吃几天牢饭,只要在此期间将自家嘴巴闭紧,绝不向外吐露一个字,等挨到官司限满,大家就会无罪释放,届时自有道上的朋友来收拾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李得财。11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