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邪入—勇者为胜(2 / 2)

加入书签

若不能及时正确的沟通,该左的时候往右,该前的时候向后,势必导致军阵中的兵卒前后冲突挤做一团,如何能使其行动整齐划一,做到上行下效如臂使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军统帅不得不单独在军队中设立这样一只部队,即主帅亲军。

这支部队通常是由军队中最精悍善战的士卒组成,因此部队军力为诸军之冠。在两军对阵之时,这主帅亲军会团团围护住大军统帅及其背后的帅旗,以此构成中军。

这主帅动则中军行,中军行则帅旗移。中军一动,周围前后左右各路大军就要跟着中军移动的方向前进如果帅旗动了,而周遭的士卒仍然迁延不动,这一直持刀殿后压阵的监军官上来便要拔刀砍人头颅!

既然这亲军是如此重要的一支部队,因此在一般情形下,主帅轻易不会把自己周围的亲军与敌方交战。

这倒不是这个军队统帅贪生怕死,而是亲军的身上的担子实在太重,这人数又不多,再往他们身上多压担子就很容易出乱子很出乎意料对吧?实际上,过去主帅麾下的亲军一般也就几百人的规模,就算主帅帐下有十万大军听令,这划拨出来的亲军数量也不会超过一千!

这里边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还是通讯手段落后的锅。在战场上,主帅给亲军下命令的方式主要靠吼,这能覆盖多大一片地方啊?这块地面又能站多少人啊?

要是主帅叽哩哇啦说了一大通话,结果站在稍远处的亲军却漏听一大半内容,等到执行起主帅命令时错漏百出,那就纯粹是给己方添乱了。

不过凡事皆有例外,要是在对阵之时,有一方统帅仔细观察战场局势后发现,无论士卒人数还是军备情况,己方都不如对方,一直在原地耗下去会对己方很不利。

那么此时主帅多半会下令各军交替掩护,让部队缓缓撤出战场,日后等更适宜的时机进行决战。

然而有些时候,这处于劣势的一方未见得就能通过择日再战的方式扳回一局。如果这时劣势方还非赢不可的话,那就只剩一个选择,即毫不犹豫地率领己方亲军去猛烈冲击对面的中军。

此时对方统帅想不接招都不行,必须亲率中军前进接战。因为一旦已方中军后撤,这帅旗便会后移,其前后左右各军也会跟着往后撤此时要被对方趁势一冲,登时便会三军大乱,从而一溃千里。

昔日两军交兵,若是一方决心拼命,这另一方多半也得陪着一起拼命,一直疯狂厮杀到其中一方全军覆没为止,所以才有“狭路相逢勇者胜”一语流传后世。11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