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邪入—讳疾忌医(2 / 2)

加入书签

根据原文记载,起先扁鹊认为蔡桓公有疾病在皮肤表面,后来发现病灶转移到肌肤之下,再后来进一步加深到身体内部的循环系统之中肠胃。

可蔡桓公对扁鹊三次要求他就医的忠告是个什么态度呢?他讥讽扁鹊“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意思是说,我根本没病,你扁鹊非说我有病,你不就想贪图我的医药费么。所以对扁鹊的接连忠告置若罔闻。

到了第四回,扁鹊老远看见蔡桓公,扭头便跑了,这次蔡桓公反倒对扁鹊的异常举动产生了兴趣。

他专门找人去问扁鹊,扁鹊回答说“前几天大王的病灶在皮肤表面,洗个热水澡,贴几副膏药便能治愈。等病灶转移到肌肉里,我可以用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等加深到身体内部消化循环系统之中时,这时大王的病症已经很棘手了,不过好在消化循环系统是个半封闭系统,病灶扩散速度受到一定n,我还有喝药汤这最后一招。今天我看见大王的病灶已经深入骨髓,要不了几天,病灶就会随着淋巴循环系统遍布全身,我实在没招了。回去告诉你家大王,抓紧料理后事,不然便来不及了。”

然后扁鹊就急急忙忙地走了,蔡桓公自然没当一回事儿,哈哈一笑便抛之脑后。

结果又过了五天居五日,蔡桓公感觉到浑身上下到处都疼,吓坏了,这时才急忙派人寻找扁鹊,却发现扁鹊早跑到外国去了。

蔡桓公缠绵病榻了一段时间,各种药汤吃了无数,可病情一点儿起色都没有,最后一命呜呼了。

在蔡桓公身体疼痛,想起来要找扁鹊救命的时候,已距离扁鹊最开始要求给桓公治病的日子,过去了整整三十五天!

甚至早在蔡桓公表现出身体疼痛这一症状的前五天,扁鹊就明确向旁人表示,蔡桓公此时已经无药可救。

可见即便扁鹊这种战国第一神医,也认为这病人的身体如果开始表现出强烈的不适症状,用常规的中医治疗方法已经是缓不应急,此刻病人能不能治愈,要看阎王的意思了司命之所属。但即便蔡桓公的身体开始疼痛,其实也有方法可以治疗。

原文中用了“桓侯遂死”这一说法。在古文当中,“遂”字除了表示上下文有时间承接关系,还表示前后两件事之间隔了一段时间,至少是十几二十天的概念。

比如触龙说赵太后中的“遂约车马,使于齐”。出使齐国的赵国公子长安君是太后最宠爱的小儿子,而且长安君这趟出使,并非一般的外交活动,而是去齐国当人质的,两三年都不见得能从齐国回来。

所以赵太后肯定要多给长安君准备行装、钱财、使唤仆人,尤其是钱财更要多带。等到了齐国,长安君人生地不熟,多多使用钱财结交齐国权贵才不会受苦,所以打点行装耗费的时间绝对不短,少说也得十天开外。

可见“桓侯遂死”,实际上“遂”了很长一段时间。而蔡桓公缠绵病榻的这段时间,恰恰属于西医重点研究攻关的领域。

如果当时能有抗生素,没准给桓公吊上几个**子,他这条命就保住了所以,仅拿患者开始体痛之后的时间段的治疗效果,来评价中西医的优劣,明显有失公允。

如果没有工作单位年年免费体检的福利,又有几个人是不发烧不体痛,就主动定期去医院检查身体接受诊治的呢?

可见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是蔡桓公,就不要“大哥笑话二哥”了吧。11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