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巡城(2 / 2)

加入书签

张素对张轩的感觉立即有几分不好,这两千斤重的铜钟固然值些银子,但是与临颍一城的民心相比,根本不能相比,而张轩如此重财货,恐怕不是一个好人选。

张轩打开窗户四处往去,整个临颍城都在张轩的眼中,张轩立即知道这地方的重要性,说道:“秦猛。”

“属下在。”秦猛说道。

“派人将告诉夫人,将我的铺盖送上钟鼓楼,我就在这里休息。”张轩说道。这是一城的制高点,在这里可以随性应对突发状况,而且钟鼓楼本质上,也是一座中国式城堡,一旦有事,这里也如同日本天守阁一样,是最后的坚守据点。

临颍远远没有到安享太平的时候,张轩虽然称不上枕戈待旦,但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张素心中给张轩加了一分,最少知道的现在还不是享乐之时。贪财之人成就大事的也不少,即便不能成就大事,能在乱世之中,善始善终也不错。他来到张轩身边,推开窗户说道:“现在的临颍城墙为万历年间所加固,将城墙外面包砖,上面地基也是石基,垣高两丈五尺,跺高五尺,城上有警舍二十一处。城角各建城楼,并建却敌台,引颖水入护城河,四门架桥。数年之前,县令张公任,修建四关城,与重楼。并在重楼之上,并在四门门额上提字。南门提为:‘颍阳保障’。东门提为:‘若华初照’。西门提为:‘烟光暮紫。’北门提名为:‘雄阙雾列。’”

似乎是读书人的通病,一旦涉及文采之事,就十分的兴奋,张轩承认让自己取名字,决计想不到这些名字的,最多想一个颍阳保障而已。取名字,这个简简单单的事情,却是最考验人的文采。

张素的样子让张轩忍不住的想打击他,说道:“哦,我记得是从南门进来的。”

而南门上面提为:“颍阳保障。”张素不用张轩提醒就能想出张轩言外之意。一时间有些尴尬。

张轩也不愿意绕圈子了,说道:“张三哥也说了半天了,请问如何能让临颍百姓归心。”

张素说道:“劝农。”这个道理非常的老套,几乎是每一个地方官上任都要关系,而都不关心的事情。他继续说道:“河南大旱三年,旱蝗相继,已经耗尽了民力,县城之中,还有一点人样,而成外早已是饿殍满地了。纵然义军行劫富济贫之策,又能行多久啊?如今连富户也没有余粮了。就如我家为例,将军大发慈悲,没有收缴我家的粮食,但是我家的粮食也不过能支撑我家半年有余,半年之后,这地里如何还是颗粒无收的话。我张家也待去要饭了。”

张轩沉默了一会儿,他知道张素说得是实话。所谓民以食为天,如果大明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话,李自成与张献忠也不会闹到这种地步,现在天灾从张轩的助力,也变成了张轩的阻力。说道:“如何劝农?”

“劝农早有一定之规,给耕牛,修水利,养民力。如此而已,但是大灾连连,时序不正。纵然有将军有滔天之力,又能做多少啊?”张素也并不知道是给张轩说,还是给自己说,道:“我豫民到底做了什么孽,这贼老天,怎么才能给活路啊。”

他说着说这就眼泪纵横而出。

崇祯十四年的河南人,实在是太苦了。

“今年秋种如何?”张轩问道。

“几近没有。”张素说道:“百姓已经到了人相食的地步,即便是有种子种下去,还不到发芽,就被人拔出来吃了。不过,我看过野地之中,似乎有野生的冬麦,不过甚至不到十一之数。不知道能长到明年收获的又有多少?”

收麦子的时候会有野穗留到地里面。无人种也会自己发芽,张素说得就是这个,不过,这样自种自收,自然比不了耕种。”

张轩说道:“秦猛。”

“属下在。”秦猛说道。

张轩说道:“传令给罗岱,让他带麾下马队巡视全县,何处有麦苗来禀报我---”张轩说到这里,忽然一顿,他总觉得罗岱不是能干这样细致活的人。说道:“算了,我去一趟吧。”他转过头来,对张素说道:“张三哥,可敢与我一并巡县?”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