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董小宛和光化公主(1 / 2)

加入书签

西秦的探子一直密切注意着凉州的动静,李赟的军队还没有出城,这些探子们就已经得知李赟要率领军队进攻金城郡。

李赟带领军队大摇大摆地出城了,而且还搞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出师仪式,李轨亲自主持,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

而到了半夜时分,李轨则是率领3万大军悄无声息地出城,转道向北而去。

第二天上午,诸葛明终于来到了吐谷浑,这次他来吐谷浑身边除了带着十几个护卫高手外,还有一女子。

此女细长的眼眸里面带着淡淡的冷意,肤若凝脂,吹弹可破,薄薄的朱唇鲜嫩欲滴,身着淡粉衣裙,长及曳地,细腰以云带约束,更显出不盈一握,发间插着一根木质发簪一头青丝梳成华髻,多了几分华贵的气质。

其身材曲线玲珑,实在是一动人的尤物。

她和柳如是一样也是秦淮八艳之一,名叫董小宛。

董小宛原本是一大家闺秀,后来家道中落,为了照顾自己的母亲不得不卖笑,可是她却坚持卖艺不卖身。

而最让人称道的是董小宛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后嫁冒为妾。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如此至情至性的女子,可以说是出淤泥而不染。

李密为了拉拢吐谷浑为己所用,不得不把才艺双绝的董小宛许配给步萨钵可汗伏允。

伏允曾经一度被杨广派遣大军击败,遁走党项,后来在中原混乱后,再度恢复了土谷浑旧地,此人野心勃勃觊觎河西和陇西之地,如果不是李轨和薛举异军突起,恐怕此时吐谷浑的骑兵已经在这两地驰骋了。

吐谷浑境内以鲜卑人、羌人为主。另外,吐谷浑境内尚有突厥人、康居人等。

吐谷浑拥有四十多万人口,军队就占据了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由此可见吐谷浑是多么的好战。

由于吐谷浑人擅长养马。主要从事畜牧业,马、牛、羊、驼数量很多,马是游牧民族跨越山岭、驰骋草原的最好交通工具,吐谷浑的良马有龙种、青海骢等,青海骢是波斯马与当地土著马杂交而生,号称日行千里,所以10万大军几乎人人擅骑善射。

有了伏允这样野心勃勃的可汗,吐谷浑上下自然都有着强烈的对外扩张的野心,如果不是薛举和突厥人给了李密很大的压力,他也不会出此下策将吐谷浑引为外援。

吐谷浑王城──伏俟城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石乃亥乡以北、菜济河南,东距青海湖约75公里的地方,又称铁卜加古城。周围是一片地域开阔、水草丰美的大草原。

对以游牧为生的民族来说,他们并不那么看重和需要城堡,吐谷浑直到五世纪中叶才开始建城,“始邑伏罗川”;六世纪中叶,其王夸吕始称“可汗”,“居伏俟城”。但其习俗仍然是“虽有城廓而不居”,“犹以毡庐百子帐为行屋”。隋炀帝大业5年(公元609年)破吐谷浑,以其地置西海、河源2郡,西海郡治就在伏俟城。隋末中原战乱,烽火四起,隋王朝统治摇摇欲坠,没有力量顾及边疆,吐谷浑人又返回原根据地,重整旗鼓,仍以伏俟城为王都。直到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谷浑被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灭亡,伏俟城一直是吐谷浑的王都所在地,前后至少有120年。

王城略呈方形,东西长220米,南北宽200米,墙基宽17米,高12米。城门位于南面宽十米,那是两扇沉重的木门,城内偏西处有一东西长70米,南北宽68米的小方城,门在东边,南北及东墙略高于地面,两墙与城西墙重合。城外尚有用砾石筑成的外郭,长15米,高9米,这种城内有城,城外有郭以及中轴线为基础的建筑布局,反映了汉式城郭制度的基本特点,又颇具民族风格,体现了吐谷浑文化的多元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