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节 大殿封功(四)(2 / 2)

加入书签

“王大人不要再绕了,若是别人我到也无话可说,可是您为大宋所做的我们都看在眼里啊,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变故呢?”

“哦?”

王靖有些吃惊的望着杨延昭,不知道他话中到底是什么意思。

“当今陛下圣明,我想今天的事情绝对不可能是一时的疏忽,你仔细想一想,会不会是您在寰州的一些事被陛下知晓了?”

听杨延昭这一说,王靖不禁皱起了眉头,他当初和杨延昭一起率领军队拿下寰州的时候,确实是做了几件现在看来有些大逆不道的事情,比如私自放掉了几百名刘家的余孽,还有私自侵吞了刘家和张家的金库财物,以及在新州将项家的资产也一扫而空,甚至曾经戏弄过现在新州知府事的丁成功。

以及在上报汴京城的书表中也经常会表达自己迫切需要封赏来稳定军心否则他担心会引起军中哗变等心情,这种行为类似于当初汉高祖刘邦让韩信出兵解围,而韩信却向刘邦要称号的诏书。

而对于以上这一切,在家族内乱平定结束之前,汴京城方面并没有表示出任何的态度,难道说赵恒早就知道了却一直忍而不发,就在等待着今天?

王靖顿时感觉到身上一阵冷汗。

“王大人,之前您许诺给我的那件事,就当从来也没有对我说过吧,我也不知道这件事。”

杨延昭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他的目光与杨延昭凝重的目光相对,立刻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在刘家的时候,他曾经许诺过给杨延昭点赃款,作为攻守同盟的报酬,如今杨延昭被封赏特等军功,如今身份显赫尊贵不说,所获得的十万两黄金也足够他用上几辈子了,自然不想被牵连进去。

王靖盯着杨延昭的目光,过了一会,突然笑了出来,“杨将军,我和您当初在寰州并肩作战,所做所为全部都是为大宋,并没有什么其他的事吧。”

私自没收张刘二家族财富这件事原本就和杨延昭没有什么太大关系,王靖只是本着利益均沾的原则,不过既然杨延昭主动要求放弃,他也不便勉强于他。

“当初为了拿下土城,我们在山顶上风餐露宿,那些天虽然很艰苦,但我现在却时常会想起那段曰子。”杨延昭有些感慨的说道。

“是啊,想起我们在军帐内一起喝酒的时候,杨将军你还抱着门廊旁的柱子猛亲呢。”

“呵呵,这些事情王大人知道就可以了,就不要对外人讲了。”

“感谢杨将军今天对我说的这些,你这一说到提醒了我。”

“这没有什么,王大人的为人虽然看起来有些放荡不羁了一点,但说实话,确实是我杨延昭这些年来仅见的堪为大宋之栋梁啊,幸好您生长在宋朝,倘若在他国,必将是我大宋的劲敌。”

“呵呵,杨将军实在有些言过了”

“王大人”杨延昭突然打断了王靖的话,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有个提议,不知道该不改提出来。”

王靖看了他一眼,见一贯直爽的他有一些腼腆,便笑着说道,“杨将军请讲。”

杨延昭略微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王大人,不瞒你说,你的脾气非常对我的胃口,我在军中这么多年,难得见到你这样一见如故的兄弟,刚才我们互相称呼我总觉得有些别扭,以前都是有些开玩笑,今天正好有这个机会,我年长几句,想和你结拜一下兄弟,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哦?杨大哥就不怕和我走的太近被牵连进去么?”王靖原以为杨延昭的提议是想撇清和自己的关系,却没有想到他却提出了结拜的请求,不由对他的好感度上升了很多。

“老实说,我很怕,”杨延昭很坦诚的说道,但又补充了一句,“但相比之下我更想交下你这个兄弟,不知道王大人意下如何?”

“杨大哥,刚才我不是已经回答你了么?”王靖微笑着说道。

杨延昭一愣,立刻醒悟了过来,王靖已然叫他陈大哥,很明显就是接受了他的这个提议,他随即大喜,“好好,那我以后就叫你阿靖吧,哈哈哈”

“杨大哥!”

王靖这一声称呼万千是由衷的发自内心,他和杨延昭相处也算有一段曰子,对他也比较了解,两人由最初的互相敌视,到最后默契的配合,双方的性格秉性都很清楚,对于杨延昭今天的做法,王靖感到有些无语,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一码归一码,一事归一事吧。

今天杨延昭的做法有些矛盾,他一方面怕被连累进去,特意跑过来表明不参与那件私藏秦家财物的事,另一方面又在明知道可能会被连累的情况下,坚持与他结拜为兄弟。

这也反应出了他的矛盾心理,既不想放弃前程,又想真心去结交王靖这个兄弟,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讲,只能说杨延昭这个人太过于清者自清,也有些迂腐了,如果王靖真的出现问题,要让有心人知道两人互拜为兄弟这件事,杨延昭也肯定逃脱不了干系。

“阿靖,就凭你这声大哥,若你真有事情,我杨延昭豁出去了,一定会为你向陛下求情。”

“这个应该是不用了。”

王靖刚才听到杨延昭的话是有一些疑虑,不过这时候他已经想明白了,如果赵恒真的想对他不利,又何必绕了这么大一个弯呢,目前王靖只有府衙那一万人马,而且人又在汴京,想收拾他的话如同探囊取物般容易。

想通了这一点,王靖搂住杨延昭的肩膀“陈大哥,走,我们去喝酒去,恭贺你荣升节度使之位。”

杨延昭嘿嘿一乐正要开口,忽然神色一愣,他看到站在王靖身后的人,不由得脱口而出,“寿春郡王殿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