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子欲养而亲不待(2 / 2)

加入书签

他从梦中惊醒时已然泪流面满,看着他三岁的儿子,想起了他的父母,父母辛辛苦苦养育他成人,教他做人的道理,供他读书,为了不影响他的工作,老俩口宁愿在家孤独相依,也不给他添麻烦,试想一下,如果让自己的儿子离开自己别说这么多年了,哪怕三天,他都会茶不思饭不想的。

“我有几年没回家了呢?”他算了一下,整整八年零三个月了。

天呐!我还是人吗?“鹰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义”而他呢?这么多年只顾着自己事业,家庭。殊不知,在远方苦苦等待着他的那两位老人,也是他的家人,而那三间破瓦房,才更是他的家啊!

半夜惊醒后已然无法入睡,再也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挡他回家的**,打电话给公司,直接请了一个月的长假,带上老婆儿子,踏上回家的旅途。直到此时,他才发现,原来妻子也是那么的希望跟他回老家。直到此时,他才发现,只有这一刻他的心才是最高兴、最放松、最兴奋的,比连升了几级都要觉得踏实。

虽然回来晚了几年,但到底是衣锦还乡,于是他开着小车,哼着小调,载着娇妻小儿,踏上了接二老到京都养老的回家路,为了给他们一个惊喜,他事先没有给父母打电话。

“哼!不是说我入赘吗?让你们看看,我如今的身份地位,用的着入赘吗?”

此刻,他的内心无疑是骄傲的,也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能在首都工作,买了房子,还娶了首都的老婆,无论哪一条都会让人羡慕不已吧。

而现实却是残酷的绝望的凄惨的

当年迈的父亲把像绅士一样的他领到一座孤坟前,他才明白,最近几年为啥娘总是没回电话,当他凄凉、懊悔的哭喊声划破这沉寂的山沟时,却再也唤不回那世上唯一的可以不计任何回报还偏偏疼爱他的女人。连他自己都在想,自己有几年没有听到母亲的声音了,以自己的精明,就没有往这方面想过吗

虽然不愿承认这个事实。但是但是但是

事实就是:他根本就没有将父母放在心上,但凡有一点孝心,怎会如此大意?

此刻的他,懊悔的恨不能将自己的心挖出来让母亲在看一眼,宁可自己折寿二十年也想再见母亲一面,但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望。

“你母亲说了,儿子能走出大山,去首都工作,是咱们全家人的骄傲,让我不要打搅你,更不要叫你回来。你母亲还说,等你回来时,必定是衣锦还乡的时候了,因为你母亲说她最了解自己的儿子了。”

听了母亲的遗言,他再也忍不住朝着孤坟大声凄惨道:“娘”

这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包含了多少痛苦、悔恨、不舍

声音响彻在空旷的山谷,久不停歇。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有那么一瞬间,他竟然忘记了母亲的样子,只能看着墓碑上的相片才能回想起母亲那慈爱的笑容,他不知道母亲会不会原谅他的不孝,反正,他自己是不会原谅自己的,想起了幼时的点点滴滴,想起了母亲的谆谆教诲,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不敢一个人睡觉,母亲在她身边讲的那些故事,他再也忍不住了,他在母亲的坟墓前哭了整整三日,最后,他的行为感动了整个村子的村民,整个村的村民都来劝他,都说如果他母亲在天有灵,看到他这个样子会更心疼的,还说如果他母亲看到他这么有本事,又这么孝顺,一定会在天上笑的。

听到这些安慰他的话,他的心在滴血,多好的村民啊,都这个时候了还在为自己开脱,可恨自己做梦还要与他们置气!

“娘啊,儿子对不住您啊!儿子还想着回来证明给他们看,儿子没有入赘,可您都不再了,我还证明给谁看啊!”

按照当地习俗,老人去世,做儿女的都是要摔老盆的,他家的老盆一直没有摔,就是在等着他回家。他给他首都的那些朋友同事打电话,想为母亲办一场风风光光的丧事。但是,除了他公司的几个下属外,竟很少有人答应前来悼念,因为来回一千多里,每个人都在算经济账,他失望极了。

最该陪伴的人自己没有陪伴,却时时刻刻念着自己,直到她的生命走到尽头,挂念的仍是自己。

最不该陪伴的,自己陪了半辈子,却连心都交不到,真是人生的悲哀。

不论如何,哪怕只剩他一个人,他也要风风光光的送母亲走。

还好,当天媳妇的娘家来了很多亲戚,加上他的几个下属,他母亲的丧事也算是风风光光的完成了。

日子归于平静,他在老家待了十几天后,公司里不厌其烦的电话便无法让他继续这样沉寂,最后无奈,他不得不回去了。

当他提出要接父亲到京都去,好好弥补、孝敬父亲时,父亲却拒绝了,他执意要陪山里的一座孤坟,因为他不想让他的老伴活着等儿子,埋在地下还等他,他不想再让他老伴因为等待而在地下睡不安稳说这些话时,父亲已经老泪纵横了。谁说老人们不懂爱情,老人们的爱情早已经转化为不可磨灭的亲情,早已经成为了相互依偎的一个共同体。

一边是扎心的疼痛,一边是现实的无奈。

父母疼孩子,没缝儿。

孩子疼父母,没空儿。

迟到的孝顺,遗憾着两代人,可它却还在无声无息的一代一代演绎着。

亲人呐,当及时行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