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英雄末路(2 / 2)

加入书签

几天之后,赵匡胤发出诏书,徙原中书令、淮南道节度使李重进为平卢节度使,移镇青州,克日即行。

这命令一经颁布,所有人都知道了李重进的命运。大家还记得后唐皇帝李从厚、李从珂,以及后晋的石敬瑭这些人的兴亡起源吗?对,就是让节度使搬家。节度使一但离开自己的根据地,立即就会在路上遭到灭亡。

但是让所有人都迷惑的是,赵匡胤紧跟着又发出一道旨令,令六宅使陈思诲带丹书铁券去扬州抚劳李重进,表示朝廷对他隆重的尊敬以及永远的爱戴。

李重进蒙了,事情比较反常。见过皇帝修理节度使的,没见过这么玩节度使的。赵匡胤,你到底要干什么?思前想后,他决定相信赵匡胤一次,准备跟着陈思诲一起进京谢恩,就此做个大宋的顺民。可是旁观者清,他的部下们都看出这是个标准的大坑,跳进去就别想再活着出来。李重进方寸大乱,这下子不仅不进京了,还公然把陈思诲扣留,开始修城练兵,要跟赵匡胤大干一场。

决战的时候到了。李重进寻求所有可能的帮助。他给南唐的皇帝李璟写信,要求李璟看在过去和赵匡胤苦大仇深的分上出兵助战。可万万没有料到,李璟现在每日里寻章摘句,力求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直接把密信送到开封,让赵匡胤成了最后的收信人。

李重进暴跳如雷,开始疑神疑鬼,结果适得其反,扬州都监、右屯卫将军安友规再也受不了他,在一天夜里带着几个亲信从扬州跳城墙逃到开封,向赵匡胤告急。这下李重进疯了,他怀疑每一个人,把平时对自己不那么亲切的几十个将官突然抓了起来,不问情由,一古脑都砍了脑袋。

杀完了人,李重进松了口气,省心了,这下子应该没有叛徒了。结果真正省心的是赵匡胤,时任枢密副使的赵普漫不经心地说:李重进仗江淮之险,缮修孤堡,尽采守势。既无恩信,复伤士卒。外绝救援,内乏资粮。其亡必也!

9月20日,赵匡胤下令削夺李重进所有官职爵位,派石守信、王审琦征讨,迁延未克。赵普认为以原后周将士攻后周贵戚不妥,劝太祖自行。

10月21日,赵匡胤再次亲征。尽管如此,他还是不敢轻视李重进的战场能力,调石守信、王审奇、李处耘等亲信大将一同出征。

但是历史证明,这都是多余的了,战斗力离不开凝聚力,李重进已经人心离散,再也组织不起来有效的抵抗。当年11月11日,赵匡胤亲临扬州城下,扬州城随即陷落。纵横沙场,所向无敌的李重进,没有让敌人付出大量鲜血的代价,其失败比李筠还要颓唐。

扬州城里,迎接赵匡胤的是另一场熊熊大火,刚烈的李重进同样选择了葬身火海。历史证明,英雄真的只可远观,没法近瞧。你能想象他挥刀杀敌英勇潇洒,可是你永远看不到他狼狈的尸体。

李重进咎由自取。跟朱元璋、朱棣相比,赵匡胤器量宽宏多了,从不以杀戮服人。有一次,他设宴招待群臣,其中有一个翰林学士王著,原先是后周世宗柴荣信任的臣子,由于喝醉了酒,思念故主,当众喧哗起来。群臣大惊,都为他捏一把汗。赵匡胤却毫不怪罪,命人将他扶出去休息。王著不肯出去,掩在屏风后面大声痛哭,好容易才被左右搀扶出去。第二天,有人上奏说王著当众大哭,思念柴荣,应当严惩。赵匡胤说:“他喝醉了。世宗在时,我和他同朝为臣,熟悉他的脾气。他一个书生,哭哭故主,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让他去吧。”

赵匡胤喜欢在后园弹鸟雀。一次,一个臣子声称有紧急国事求见,赵匡胤马上接见了他。赵匡胤一看奏章,不过是很平常的小事,甚为生气,责问他为什么要说谎。臣子回答说:“臣以为再小的事也比弹鸟雀要紧。”赵匡胤大怒,用斧子柄击他的嘴,打落了他的两颗牙齿。臣子没有叫痛,只是慢慢俯下身,拾起牙齿置于怀中。赵匡胤问道:“你拾起牙齿放好,是想去告我?”臣子回答说:“臣无权告陛下,自有史官会将今天的事记载下来。”赵匡胤顿然气消,知道他是个忠臣,命令赐赏他,以示褒扬。

这位臣子只是被打落两颗牙齿还是幸运的,有位名叫张琼的武将可就倒霉了!后周时,张琼隶赵匡胤帐下,以骁勇闻,一次,张琼跟随赵匡胤率兵攻打寿春。当城上飞箭射向赵匡胤时,张琼以身挡住了飞箭,箭中张琼胯骨。由于箭射太深,很难拔出。张琼就喝了一大碗酒,令人破骨将箭拔出并刮骨疗伤。虽然鲜血流淌,但张琼神色自若。太祖即位后,擢典禁军,累迁内外马步军都军头、领爱州刺史。

当时军校史珪、石汉卿受宠,张琼屡次折辱他们,二人恨之入骨。乾德元年(965)八月,石汉卿告发张琼擅乘官马,畜养部曲百余人,作威作福,又诬毁赵光义为殿前都虞候等时事。

太祖召张琼面讯,张琼不认罪,太祖大怒,令石汉卿用铁击其首,张琼被打的昏绝。宋太祖下令赐死张琼,随后很快听说张琼家无余财,只有奴仆三人,非常后悔。因此责备石汉卿:“你说张琼有奴仆部曲百人,在哪里呢?”太祖命优恤其家属,擢其兄张进为龙捷副指挥使。

闲话叙过。却说有一次赵匡胤乘驾出宫,经过大溪桥时,突然飞来一支冷箭,射中黄龙旗。禁卫军大惊失色,赵匡胤却拍着胸膛说:“谢谢他教我箭法。”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