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闽国亡于南唐(2 / 2)

加入书签

既而大集将士,请卓岩明亲临校阅。岩明昂然到来,甫经坐定,仁达目视部众,众已会意,竞登阶刺杀岩明,仁达佯作惊惶,仓皇欲走,当被大众拥住,迫居岩明坐位。仁达令杀伪太上皇,自称威武军留后,用南唐保大年号,向唐称臣。唐命仁达为威武节度使,赐名弘义,编入国籍。

福州归于南唐,闽主王延政率领大军直逼建阳,建阳乃闽北重地,南唐大帅查文徽在此屯兵。这一日,建阳城下旌旗蔽日,刀枪林立,号角连鸣,杀气腾腾。闽军两万将士,百员上将排开雁翅阵。王延政头戴黄铜狮子盔,身着金锁黄铜甲,跨下宝马名曰飞云骓,手提八宝驼龙大刀昂立阵前。身后一面杏黄缎子大旗高挑阵中,上书“王”字,两侧牙旗各有一百面,皆书“闽”字。

建阳守卒赶忙到中军禀报,只见城上号炮三声,城门大开。查文徽统帅一万兵马浩荡而出,城前摆阵。只见他头戴方翅黄金盔,身著铁锁连环甲,座下白玉嘶风马,腰挎一柄青鸿剑,长得高有八尺,面膛红润,二眉扎鬓,长髯捶胸,大耳有伦。再看旁边一将,身长九尺,面色苍紫,剑眉圆目,颔下短须,头戴皂缨盔,身着逆鳞银甲,跨下战马名唤一丈雪,掌中一对短柄镔铁戟,此人乃是马步军都虞侯边镐。

查文徽问道:“今闽主无道,以致乱国殃民,尔等何不快快归顺大唐。”

“哼!”王延政冷笑道:“李弁三姓家奴,也敢妄称大唐,今日献出建阳则罢,否则本王绝不留情!”身侧大将张汉卿言道:“主公不必与其言论,待末将取他首级献于麾下。”张汉卿出马叫阵,南唐大将边镐催马出战。二将盘马交锋,不到两个回合张汉卿便被边镐砍落马下。

查文徽见边镐获胜,即刻命三军直捣敌阵。闽军折去一员大将,士气大落,被南唐兵马击溃。王延政只得率溃败兵马扎营城南三十里外。

一月之后,闽军大将杨思恭、陈望率两万兵马来援建阳,王延政扎营溪水南岸,南唐兵马间闽军援军来到,闭门自守,不敢出战。姚凤对查文徽言道:“两军相持数月,下官愿献诱兵之计破敌。”

查文徽问道:“是何妙计,阁下快快说来。”

姚凤言道:“大帅可散播谣言,就说建阳城中粮草将尽,军心大乱。此事若传至闽营,王延政必然趁火打劫,渡溪水来犯。此时元帅可劫其后路,夹击闽军。”

“就依军师之计!”查文徽大喜,即刻命人四处散播谣言,就说建阳城内粮草将尽,军心已乱。

谣言一出,不过三日便被闽军探马得知,报与闽主王延政,王延政大喜,即刻召集众将官,喜道:“今得密报,建阳城中粮草已尽,唐兵军心大乱。吾等当借此良机,夺取建阳。”左右众将皆请命出战,王延政命大将陈望率前军,杨思恭率后军渡溪水攻取建阳。

闽将陈望率军涉水,所带冲车、云梯、飞车等攻城器具甚多,声势浩大,被建阳城上唐兵望见,即刻禀告大帅查文徽,查文徽遂命大将祖全恩率兵正面迎敌,大将边镐迂回后路。等陈望率兵渡过溪水,祖全恩已在建阳城下摆开阵势,只见他身着紫金八叉甲头戴虎头紫金盔,跨下铁血枣红马,手中一杆*。

陈望问道:“此人可是边镐?”左右副将皆言不是。陈望笑道:“久闻边镐勇冠三军,今日却是无名之徒,何足惧哉?”遂命骑兵在前步兵在后,击鼓进军。祖全恩见闽军杀来,也率兵杀出抵挡。

陈望率前军交战,杨思恭调遣后军渡过溪水,眼看后军即将登岸,突然东面杀来一支兵马,为首大将正是边镐。两下交锋,闽军大将杨思恭未战一合,便被边镐戟插后心,死于乱军之中。

陈望正率前军大战祖全恩,忽有手下来报,唐将边镐大败后军,正从身后杀来。陈望闻报慌忙掉头去战边镐,不过四五回合亦被边镐诛杀。

王延政闻报大惧,退守建州。唐先锋使王建封,攻城数日,侦得守兵已无固志,遂缘梯先登。唐兵随上,守卒尽遁。闽主延政,无可奈何,只好自缚请降。

王延政被虏至金陵,入见唐主。唐主降敕赦罪,授为羽林大将军,所有建州诸臣,一概赦免。

闽自王审知僭据,至延政降唐,凡六主,共五十年。后人有诗叹道:

不经弑夺不危亡,

祸乱都因政失常。

五十年来正氏祚,

可怜一战入南唐!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