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据岭南父子淫暴(2 / 2)

加入书签

渤海国很快就被契丹军队手到擒来。而令人惊讶的事情也就在这时候发生了。

阿保机将渤海国改称为“东丹国”,国都名天福,将随军的皇太子突欲册封为东丹国主“人皇王”,赐给突欲天子冠服,建元甘霹,同时在东丹国施行汉法,建立百官制度。突欲是皇太子,阿保机将他单独留在遥远的东丹,不能不让人怀疑是不是述律平在其中起了相当的作用——这个东丹“人皇王”,不过是她劝说阿保机更换太子的第一步而已。

突欲似乎也猜测出了这一安排背后隐藏着母亲怎样的用意,他是哭着去做这个“人皇王”的。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述律平刚刚把看不顺眼的大儿子留在渤海国不到三个月,她刚到五十五岁年纪的丈夫阿保机就在天赞五年(公元926)七月甲戌日死在了返回皇都的路上,地点在扶余城(即黄龙府,今吉林农安)。而这个时候,契丹皇太子的名份还属于东丹“人皇王”耶律图欲。

不用说,阿保机不合时宜地死去,打乱了述律平更改继承人的步伐。

述律平并不甘心将契丹国的帝位传给自己讨厌的儿子突欲。为了达成变换皇储的心愿,她在阿保机去世后的第八天宣布,主少国疑,由自己临朝称制代行皇权。实际上这时候的突欲已经二十八岁啦。

临朝称制后的述律平,开始不遗余力地铲除她认为可能会妨碍自己易储大计的“异己”。

阿保机死后不久,她便将掌握重权的阿保机旧臣都召集了起来。

《契丹国志》里有精彩的会议记录。

后(述律平)问:“汝思先帝乎?”

众答曰:“受先帝恩,岂得不思!”

后曰:“果思之,宜往见之。”

说实话,任何人在这种时候,都会做如此回答,只是所有的大臣们都没有料到,这样回答问题的背后,居然会引出述律平打蛇随杆上的决定。但事到如今,他们悔之晚矣,站在高台上的述律平以看砧板上鱼肉的眼神看着这群曾经跟随阿保机出生入死的文武重臣,不容分说地把他们统统砍了脑袋,拿去殉葬。

大臣们无故被杀,他们的眷属当然哭闹不已。述律平却蛮横地回复她们:“我如今寡居,你们也不应该有丈夫,应该和我一样守寡!”

此后,凡是被她起了疑心的官员贵戚,她都随便找件事情对此人道:“为我传话先帝。”然后便将他拉到阿保机灵前杀掉了事。

述律平滥杀功臣,契丹官员是无处可逃,汉人官员还有故国可奔,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前后两任卢龙节度使卢文进、张希崇先后带着数以十万计的兵员、辎重逃归后唐。

原平州刺史赵思温,是在幽州战役中向耶律德光投诚的汉人,照理说他当初归附的是耶律德光,实在划不进被铲除的名单中,但是述律平还是找上了他,要他去“侍奉先帝”。

赵思温不象那些一根肠子直到底的契丹官员,他站起身来,当着满朝文武向述律平发问:“先帝亲近之人莫过于太后,太后为何不以身殉?我等臣子前去侍奉,哪能如先帝之意?”

述律平众目睽睽之下立刻做出反应,回答道:“儿女幼弱,国家无主,我暂不能相从先帝。”说着她挥动金刀,毫不迟疑地将自己的右手齐腕砍下,然后镇定自若地命人将这只手送到阿保机棺内代自己“从殉”。

太后自断手腕的狠辣劲头,比她逼别人殉葬更具杀伤力,从此所有的皇亲国戚、满朝文武都对述律平畏如虎蝎,对她的主张再不敢违抗。述律平更改皇储的条件已经完全成熟。

耶律阿保机是头年七月死去的,第二年的十一月,阿保机正式入葬陵寝之后,皇太子突欲率领群臣向述律平请命:“皇子大元帅(德光)勋望,中外攸属,宜承大统。”主动要求将契丹皇位让给母亲喜爱的弟弟。

这个节骨眼上,乐享其成的述律平反倒不急于摘果子了,她将中原王朝让位的把戏搞起了契丹翻版。

述律平让名义上的太子突欲和皇子德光骑马并立,然后对贵族和官员们发话道:“他们都是我的儿子,我对他们一样重视,现在请大家为国选君,牵起你们心目中最合适的新帝的马缰。”

早被述律平杀戮吓破了胆子的众人都知道述律平说的不过是场面话,他们哪敢怠慢!纷纷抢着去拉德光的马缰,太子突欲只能孤零零地呆在一边。这样的推选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述律平见目的达到,也就“顺从”民意了。

天显二年十一月壬申,二十五岁的耶律德光在传统的燔柴礼之后,于宣政殿正式即契丹帝位,即辽太宗。述律平被尊为“应天皇太后”,她的外孙女萧温则被既是舅舅又是丈夫的耶律德光册立为皇后。

德光即位。令突欲仍归东丹。

德光性颇孝谨,每遇太后有恙,忧急异常,甚至不进饮食。太后疾愈,仍复常态。越三年始改元天显。述律太后素有智谋,德光亦勇略过人,所以契丹国雄长北方。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