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李存勖讨伐燕国(2 / 2)

加入书签

李存勖言道:“孤王将分兵击之,令周德威率两万人马,张承业为参军,直取龙头岗。李嗣源率两万人马,郭崇韬为参军,袭取山北大营。二位将军当谨慎出兵,不可轻敌。”周德威与李嗣源各接令箭,点兵出战。

话分两头,先表周德威率兵来至龙头岗下列阵,单廷圭闻周德威大军来到,下令点号炮迎战。

两军列阵,只见单廷圭头戴青铜豹子盔,身披锁子大片荷叶甲,跨下坐骑乃是一匹漠北回龙金丝驼,手中一把长柄黑虎铜锤,好生威风。单廷圭叫道:“来将莫不是黑脸周阳五吗?”

阳五本是周德威的小名,周德威答道:“正是在下,足下莫非‘柱天神’单廷圭?”

单廷圭哈哈笑道:“汝既知本将威名,何不早降,免得血光生灾!”

小将周光辅闻听对周德威言道:“父帅休与此贼费舌,待孩儿斩其首级献与父帅麾下!”,光辅举枪骂道:“周光辅在此,特取汝首级!”话落马出。

单廷圭举锤叫道:“娃娃拿命来!”,二人战至一处,未过五个回合,只见单廷圭劈头一锤,周光辅横枪相迎,“哐!”的一声砸在枪柄之上,周光辅只觉虎口震裂,两臂发麻,难有复击之力。周德威一见急令鸣金收兵。

回到中军,周光辅言道:“单廷圭武艺平平,但力大无穷,不敢轻视。”

张承业言道:“周都督武艺高强,人言周镇远有‘挑马锥’绝技,明日何不锥挑金丝驼,诛杀此人。”

“事已至此,吾也只能用此办法了。”周德威言道。

次日拂晓,周德威再摆战阵,叫阵单廷圭。单廷圭正眼都不看周德威一眼,对左右吹嘘道:“今日我把那个周阳五捉来,以谢三军!“说完催马出战。二人交战一团,杀得难解难分。周德威看出此人力大无比,却有勇无谋,打了七八回合,周德威虚晃一锥,驳马便败。单廷圭也恐中计,但见周德威已近五旬,焉能胜过自己?便策马来追。

周德威见单廷圭追来,反手抓三皇透甲锥,猛勒马丝缰,用锥横扫单廷圭跨下金丝驼,这匹骆驼顷刻跪倒在地,单廷圭滑倒在周德威怀中,周德威顺势夹住单廷圭的脖子,脚磕马腹硬将单廷圭夹回阵中。单廷圭身高体壮,周德微恐夹不住这大汉,愈加使劲。擒回阵中大喊道:“尔等拿下!”有校尉答道:“此人恐已夹死?”周德威一看单廷圭已是口角冒血而死,不觉仰天大笑。龙头岗其余将士畏惧周德威之神力,纷纷跪地求降。

另一路兵马乃是李嗣源所带,李嗣源将兵扎营大安山下,观望敌寨。副将石绍雄言道:“今观此寨,多有巨石垒筑,足见已经营多年。”

李嗣源叹道:“我观此寨,强攻必不能下,需诱敌而出。”

身后参军郭崇韬献策道:“将军何不命后队推运粮草,过山诱其出战。”

“妙哉!”李嗣源言道:“安时之计,必能诱敌而出。”又对石绍雄言道:“石将军可打我旗号,伏与东面林中,我打将军旗号亲自押粮,倘遇燕兵大将,就地杀之。”众人商议而定,便分作前后两队押粮过山。

李嗣源打“石”字旗号扮作押粮官,由山坡而过。这山北大寨之上正有一名副将巡视,此人名曰高行周,字尚质,幽州人氏。忽见晋军粮车欲过山坡,赶忙令人报之大将元行钦,元行钦到寨头观看,拍腿喜道:“此时若由坡而下,必败晋兵。传令点兵出寨。”

元行钦与高行周各领三千马步军分驰而下,一路袭劫队首,一路袭劫队尾。李嗣源正在队尾慢行,等候燕兵。忽闻战鼓急擂,喊杀震天,李嗣源对左右士卒喊道:“燕兵出寨,尔等抽刀!”只见押粮车内,覆盖草席掀开,晋兵将士挥刀跃出杀向燕兵。来袭队尾之人正是元行钦,李嗣源对其喝道:“燕将认得李嗣源否?!”元行钦不容分说挥动金锋枪,催马杀来。李嗣源并未把元行钦放在眼中,元行钦也不认得李嗣源,二人打得难解难分,交战五十回合未分胜负。

燕兵未想晋兵藏于粮车之中,反中了埋伏,被杀得节节败退。酣战中的元行钦见粮草队有埋伏,自知中计,虚晃一枪便领兵败退。李嗣源率兵直追山寨,奈何寨头之上有弓弩防备,晋兵纷纷退回。

李嗣源虽斩杀不少燕兵,却并未胜过元行钦,只得回营。碰巧石绍雄也领兵回营,李嗣源问道:“石将军此战胜负如何?”

石绍雄答道:“未想这山中大营有一年轻武将枪法了得,旗号为‘高’,与其大战六十回合险些被他杀败。”

李嗣源言道:“我亦如此,元行钦今日交战五十回合难分胜负。”二人无果而归。

话说次日,李嗣源在山下,摆开阵势,元行钦前番交战已对李嗣源等有所见识,便令高行周留守大营,自己率兵下山交战。两军阵前,李嗣源喊道:“元行钦!汝敢大战三百合否?”

元行钦答道:“李嗣源,今日正欲取汝人头献于燕王麾下。”说着催马出枪,直取李嗣源。李嗣源横枪相迎,两人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战鼓连擂五通未决雌雄。

元行钦见难胜李嗣源调转马头向东跑去,李嗣源紧随其后,一路追杀。二人也不知跑了多远,李嗣源被甩在后。李嗣源搭弓上箭,“嗖!”的一箭正中元行钦右臂,元行钦一阵疼痛丢掉手中金锋枪,缓过劲来反射一箭,正巧射中李嗣源大腿。李嗣源痛叫一声坠落马下。元行钦见李嗣源落马,调转马头翻身下马,拔出宝剑与其步战,李嗣源一瘸一拐的抽出宝剑相迎,一个伤腿,一个伤臂,二人又是一场恶斗。

又战了六七十回合,元行钦的宝剑被李嗣源的长歌剑砍断,元行钦只得捡树枝应战,李嗣源看后哈哈大笑,也仍掉宝剑以马鞭为兵器大战树枝。二人酣战之时,只闻远处传来马蹄行军之声,定睛一看原来是郭崇韬率一千马步军前来捉拿元行钦。晋兵将二人包围其中,元行钦累得筋疲力尽,坐在地上认输。郭崇韬言道:“左右将元行钦拿下!”

“慢!”李嗣源喊道:“放元将军回营。”众人大惊,只得让开一条退路。李嗣源一瘸一拐地走到元行钦近前,将自己的马鞭交与他。元行钦无奈接过马鞭,抱拳还礼,上马离去。

李嗣源被士卒架上战马,郭崇韬问道:“将军因何放他离去?”

李嗣源答道:“方才我已箭伤其臂,此人还我一箭伤我腿,却不忍伤我性命。我坠落马下,他也下马。如此武艺高强忠义之士,我不忍仗兵多擒之。”

郭崇韬言道:“将军之意,莫非欲以大义招降此人?”

李嗣源不觉笑道:“知我者安时也。”二人说笑而回。

元行钦回至山寨大营,高行周问道:“今日将军与李嗣源交战如何?”

元行钦答道:“久闻李嗣源武艺高强,上有威名,下得军心,今日交锋乃真英雄也。我本当被擒,却被李嗣源释放而回,日后怎有脸面再去叫战?”

高行周问道:“那将军之意……”

元行钦言道:“我欲率众归降,以报李嗣源放我回营之恩。”

高行周言道:“我等跟随将军北阻契丹,南拒晋兵,倘若将军率众归降,我等至死追随。”

元行钦言道:“行周忠义之士,令我钦佩,若有此心明日共赴晋营请降。”

“我意也是如此。”高行周言道,二人商榷已定归降晋王。

次日清晨,元行钦令一万八千幽燕将士列队山下,李嗣源腿伤未愈,不想出战,后来听说燕军请降,乃大喜道:“诸公随我去迎。”

李嗣源、郭崇韬、石绍雄率左右将官来至大营门外,只见元行钦与高行周二将下马单膝跪倒,元行钦言道:“罪将元行钦率一万八千将士前来请降。”

李嗣源一瘸一拐将元行钦、高行周扶起,为其松绑言道:“请将军上马。”二人心中纳闷,李嗣源拉住二人缰绳,亲自牵马引路。

来至中军大帐,石绍雄认出跟在元行钦身后的高行周,便对李嗣源言道:“正是这位小将军与我大战六十回合未分胜负。”

李嗣源问道:“此乃何人?”

元行钦言道:“此人是我手下副将高行周,其父乃是昔日大名鼎鼎的幽州神枪将高思继。”

李嗣源叹道:“昔日曾闻高思继与铁枪王彦章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今日小将军枪法定能勇冠三军。令人钦佩。”高行周也赶忙向李嗣源还礼。正是:

从来不打不成交,只恨英雄多飘摇。交战岂止比武艺,还观谁家品德高。

相逢沙场三百合,一朝归附成挚交。义比流云随风去,情同大浪入波涛。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