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背水一战(2 / 2)

加入书签

李罕之提着嗓门言道:“我乃晋王麾下大将李罕之!”

朱全忠假装惊叹道:“哎呀呀,原来是李罕之将军。”又看了一眼左右士卒道:“尔等怎可如此对待李将军,快快松绑!”

左右士卒将李罕之绑绳解下,李罕之言道:“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朱全忠一本正经地言道:“本王虽出身草莽,怎肯乱杀绿林兄弟!”

这句话倒把李罕之说了一愣。朱全忠言道:“我久闻罕之昔日乃黄巢麾下,当年朱温亦是大齐将官。黄巢不仁,如今我效忠朝廷,扶保天子。将军何不与我等共谋大业。”朱全忠走到葛从周面前为李罕之介绍道:“葛通美,昔日黄巢麾下名将,如今也是报国忠良。罕之同我与通美皆是绿林弟兄,我实在不忍心加害呀。”

这一席话让李罕之回忆起义军往事,不由得心中酸楚,跪倒在地言道:“罕之今遇梁王,如遇明主。我愿为千岁马前驱使,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朱全忠把李罕之扶起,喜道:“罕之能与我等共谋大事,真乃朝廷之幸。”众人也接连道喜,朱全忠设宴为李罕之接风,次日进驻潞州。李罕之又为朱全忠保举一将名曰杨师厚,本是潞州押衙,善用一口亮银扑风刀。

朱全忠攻占潞州后,城内的晋军将士均随李罕之归降朱全忠,唯李罕之养子李建及,为人忠义不愿背主,星夜乘马逃往李克用沁州大营报信。李克用闻李罕之降梁,潞州失守,心中大怒。众将亦束手无策,这时有探马来报,梁军日夜兼程离沁州还有五十里。

大太保李嗣源言道:“如今梁军兵临沁州,各路兵马千里难解燃眉之急。孩儿愿率沁州三千驻兵断后。请父王速速撤回晋阳。”克用亦是无可奈何,只得应允。

李克用率亲兵千余人退往晋阳,并连发六支调令,调兵驰援沁州。李嗣源独率三千兵马在沁水东南岸列阵。李嗣源立于阵前言道:“今日我等断后,誓与梁兵决一死战。尔等家有老母幼子者,可趁梁兵未到,速速逃命。”李嗣源见三千将士无人临阵脱逃,抱拳言道:“诸位将士既抱有必死之心,嗣源将破釜沉舟,不留退路。”即命人将沁水河上木桥拆毁。

木桥拆毁少时,见有大队人马奔驰而来。李嗣源定睛一看,正是朱全忠率十万大军来到。李嗣源言道:“朱三,恨当初没有将你父女一同诛杀。”

提起女儿朱瑶花,朱全忠不由恼羞成怒。李嗣源曾是自己女婿,杀了女儿现在还羞辱他!于是对左右将士呵道:“马步三军,今日必将李嗣源千刀万剐!士兵也全部斩杀,不留一个活口!”有部将陈宣、乔松请战,率三千牙兵杀向李嗣源。李嗣源率兵相迎。李嗣源掌中钢骨亮银枪,连挑士卒二十余人。只见陈宣手中一条镔铁乌油棍挥舞打来。李嗣源横枪一当,反枪封喉,将陈宣刺落马下。乔松手中一条骷骨点金锤,一个秋风扫落叶横扫过来,嗣源立枪招架,被大锤震的两手发麻。但大锤笨重不及嗣源枪快,乔松亦被挑下战马。再观自己士卒,桥梁被毁,已存必死之心;梁兵依仗势大,各怀侥幸之意,竟被杀得大败。朱全忠见连折两将,一怒之下,令十万将士一拥而上。李嗣源率三千士卒拼死相争。正是:

沁水河畔起恩仇,

血流随波到尽头。

破釜沉舟项羽志,

背水列阵韩信谋。

三千晋兵大战十万梁军,半日杀伤梁兵万余人。李嗣源见左右将士悉数命丧,只得催马沿沁水向北突围。葛从周部将华景、华襄二将率兵千人策马追来,将李嗣源围困其中,李嗣源横枪来战,华氏兄弟三两回合便被刺死。朱全忠见李嗣源连伤数将,怒道:“传令三千弓弩手,将这贼子乱箭穿身!”胡真即率三千弓弩手沿河追射,李嗣源翻身藏于马蹬,扭转丝缰杀回梁军阵中。李嗣源混入梁军队中,反使梁兵误伤几十人。胡真见状慌忙下令:“勿伤本部兵马!”,弩手只得停射。

朱全忠大怒:“传我将令,杀李嗣源者,赏三千邑,封万户侯!”只要能杀死李嗣源,误杀自家士兵也无所谓!但这花朱温不好明说。梁军兵马得此将令争相杀向李嗣源。王彦章与其部将孙彦、鞠振等率兵将李嗣源逼至河边,李嗣源怒挑孙彦、鞠振二将。李嗣源杀梁兵上千人,诛将三十六员,所过之处残尸横卧,血流成河。李嗣源身中四弩疲惫难支,王彦章趁机一枪抽中其胸口,李嗣源飞落沁水河内不知所终。三千将士全部战死。

王彦章令人收拾战场,未曾找到李嗣源尸首。王彦章对朱全忠言道:“启禀千岁,想那李嗣源兴许已经淹死。”朱全忠不见李嗣源尸首心中生气,王彦章未敢再言。朱全忠遂令三军回师潞州。

李克用回至晋阳,调来六路援兵,共计五万余人。但大太保李嗣源生死不明,李克用是寝食难安。听说朱全忠已退兵潞州,李克用命李存璋前往沁州寻找李嗣源,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李存璋在沁州四处打听询问,仅是拣到李嗣源的兵器钢骨亮银枪,至于生死,百姓皆言李嗣源淹死沁水河中。

李克用决心收复潞州。又命二太保李嗣昭为先锋官,兴兵五万,杀回潞州。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