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渣被逼考科举 第138节(2 / 2)

加入书签

程子安笑道:“倒全非如此,当时要考诗文,我真学不会写诗,有自知之明,压根没想过能考得中。”

段尚书沉吟了下,道:“朝廷又有风声,说是要改科举,添加诗赋一科,考生可以选择考策论,也可选择考诗赋。”

科举从开始时,就经常变动,程子安并不感到惊讶,道:“我不懂如此改来改去的用意何在,现在也管不了那么多。”

段尚书叹息一声,道:“我也管不了那般多,随他们去改吧。对了,你来自明州府,我走的时候,听说你们明州府的知府文士善,他的女儿文大娘子,做了大皇子的侧妃。”

程子安心里木木的,他望着远处黑黝黝的天,问道:“文士善呢,他可升官了?”

段尚书轻轻摇头,向前看了一眼,压低声音道:“我听说,圣上在查他。这个案子,并没交由刑部与大理寺,圣上派了亲卫前去查,照理说,圣上不会因着一个皇子侧妃,就要去查文士善,应当还有别的事情。亲卫理应查得很快,圣上那边却没有动静,我就弄不懂究竟了。”

程子安清楚查文士善的究竟,查过之后,圣上没处置他,估计是要平衡几个皇子之间的势力。

皇子们都已经开府成亲生子,圣上既没有立太子,也没封王。

几个小皇子如同雨后春笋般见风长,圣上还能继续生。

多子多福,打起架来,也多精彩。

京城打成狗头,程子安只要在云州府,能太平安稳做事就好。

闻山长快来府学,新的县令不要来,云州府能成功并成九个县。

新年很快过去,刚出了十五,程子安就收到了闻山长的回信,以及圣上的旨意。

作者有话说:

第135章135一百三十五章

◎无◎

立春之后,云州府依旧白雪皑皑。

程子安新年没留在府城,而是回到了富县。虽说云州府的春天来得晚一些,但必须先准备好化冻之后的芋头种子。

温棚种出来的芋头,这些时日恰好能收成。起初程子安就不大看好,兴许是经验不足,芋头在生长时,枝干叶片明显要细小瘦弱很多。

果然,等到芋头挖出来称了重量,一亩地只有不足五百斤的收成。能选出来做种的,差不多只有一半。

这次的温棚花费不菲,一共建了五亩地左右的温棚,满打满算,也只有一千斤的芋头种子。

一千斤里面,还要除去窖藏到能下种时烂掉的一部分。

先前窖藏的芋头种,每家每户烂掉的数目不一,总的算下来,大致有近三成。

于是,程子安便径直到了烂得最少的那一户人家,仔细寻找原因,总结经验。

没读过书的老农讲不出大道理,见到知府程子安总有些发憷,磕磕绊绊说了自己如何窖藏芋头,以及地窖如何挖,平时如何看管。

程子安最后得出一个不那么妥善,但只能先暂时照做的结论。

一是地窖的深度,里面的温度湿度皆要事宜。

二是放芋头时,一层细沙一层芋头,最后盖上茅草保暖。

程子安召集了村子里所有的百姓,亲手写了一块“积善之家”的牌匾送给老农,除此之外,还奖励了他十两银子。

在大周,许多技艺都密不外传,只传给掌家的儿子,或者师父隐瞒一部分,教给徒弟。

程子安此举,意在让大家能将本事与技艺外传,彼此共同分享,共同进步。

兴许他的想法太过理想化,十两银子亦微不足道。

对于奖励多少银子,程子安经过了深思熟虑。

云州府实在太穷了,约莫近八成的百姓,一辈子都没摸到过银子。

牌匾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能让老农护住十两银子,还能受到尊重。

关于奖励的银两数,程子安按照功劳大小,制定了不同的奖励金额。

例如发现了明显饱满的麦穗,种出稍许高产的粮食,皆可以上报衙门,分享种植之道之后,领取奖励。

府衙的钱,程子安还有另外的用处,等天气稍微暖和,积雪化冻之后,开始修葺水利沟渠。

种地就是靠天吃饭,在粮食高产的后世,也经常能见到某地因为各种天气原因,造成粮食欠收的事情。

人胜不了天,但能勉强拯救一二。

在程子安继续钻地窖,查看芋头种子时,留在府城的程箴,亲自到了富县,一并将消息带了来。

程箴看到从地窖里爬上来的程子安,眼睛倏地睁大,骇笑地望着他。

头上戴着护住双耳的皮帽黑乎乎,看不出原来的颜色,身上的皮袍子也一样,沾着黑泥与草屑。修长的双手也满手黑泥,幸好脸还算干净,不然还真认不出这个儿子了。

程子安叫了声阿爹,跟老农一样袖着手,吸了吸鼻子,道:“地窖里暖和,出来真是冷得很。阿爹,我们去张大伯家灶房坐一坐。”

被唤作张大伯的汉子,忙躬身将他们请进茅草屋,从灶膛后拖出两根瘸腿的矮凳,用袖子擦了又擦:“程老爷,程知府请坐。”

程子安道了谢,“张大哥,我们坐一会,说些事情就走,不用倒茶水了。”

汉子手上拿着破碗,道:“今年家中好过了些,过年还买了半斤糖呢!都托程知府的福啊,老汉没什么好东西招待,这碗糖水,程知府莫要嫌弃。”

程子安笑道:“张大伯,我不是嫌弃,这天忒冷,吃多了水,方便时太麻烦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