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渣被逼考科举 第135节(2 / 2)

加入书签

丫鬟送了茶水点心进屋,汪老太爷热情地道:“程知府请吃茶,程师爷也莫客气,时辰不早,灶房里的灶火已经灭了,拿不出几样点心,着实寒酸了些,程知府程师爷莫怪。”

程箴只管吃茶不语,程子安吃了小半盏茶,笑道:“我还以为,汪府的灯会彻夜不熄,灶火更不会熄呢。”

汪老太爷心里暗自叫不好,硬着头皮试探道:“请恕在下愚钝,程知府此话何意?”

程子安闲闲地道:“就是话里的意思,朝廷段尚书赵侍郎前来查案,今夜的云州府,只怕不少人要彻夜难眠啊!”

汪老太爷脑子嗡嗡响,不敢胡乱接话,含糊陪着干笑。

程子安眼神凌厉,上下打量着他,道:“汪老太爷应当在待客吧,云五他们呢?”

汪老太爷彻底愣住,嘴皮翕动着,支吾半晌没能说出个所以然:“天色不早,云五他们.....云五他们在何处,在下......”

程子安突然一声厉喝:“汪老太爷,事到临头,你难道还想着要含混糊弄过去?!云五他们在你府上,你们在商议如何对付朝廷,如何对付我。我实在看不下去你们跟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碰乱飞,不若我给你们指点一个方向,省事省力,将他们都叫来吧!”

汪老太爷面上一阵红一阵白,最终颓丧地叹了口气,吩咐随从将云五他们都叫到了前厅。

程子安望着众人惊魂未定的模样,沉声道:“来得挺齐全,正好。你们都听好了,任何的阴谋诡计,在太阳底下,终究会现原形!你们想将水搅乱搅浑,可你们不想想,在浑水中,也得要你们能活下去!证据,要多少有多少,这些你们都擅长,衙门比你们更擅长!”

衙门多得是冤案错案,要比栽赃陷害,莫须有的罪名,他们跟衙门比,称得上半斤八两。

众人神色凝重,屏住气望着程子安,云五努力稳住神,问道:“不知程知府此话是什么意思?”

程子安淡淡地道:“我先前就跟你说过,常平仓丢失的粮食,到了你们的手上,朝廷要追查回来,十万石粮食,一颗都不能少!”

云五闭了闭眼,哑声道:“程知府,常平仓一共只丢失了一万石粮食,朝廷要查,又查不出十万石。”

程子安哦了声,道:“将以前丢失的,一并追回来。说起来,这么多年下来,十万石还少了呢!”

他们在云州府盘桓多年,要往前继续查下去,数目就没个底,他们也百口莫辩。

程子安摆明了,要趁此多追粮食回来。

如今他们都在他眼皮子底下,将事情都摊开了,挑明了说。

想要再将粮食还回常平仓,试图抹掉案子,也要能逃得过程子安的眼。

底下的县令们老实,他们继续回到了县令的位置上。既然程子安要粮食,就老实给他,逃过眼下这一劫,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汪老太爷已经没了别的想法,惟盼着能花钱免灾,小心翼翼问道:“程知府,若是常平仓的粮食追了回去,此事可否就此了了?”

程子安淡淡道:“这事我说了不算,你说了也不算。有个词叫将功抵罪,端看你们的表现了。时辰的确不早,我与阿爹要去常平仓瞧瞧,你们究竟如何决断,我着实没功夫等了!”

说罢,程子安起身往外走去,程箴晚了一步,放下茶盏也往前走。

李钱粮最先绷不住,赶紧奔上前,拽住了程箴:“程师爷且等等,此事好说,此事好说,粮食还要程师爷清点,你可不能走......”

作者有话说:

第132章132一百三十二章

◎无◎

段尚书与赵侍郎明面上要查党山县的命案,翌日一早就出发前去了党山县的山林村。

程子安随行前去,程箴留在府城,接收汪老太爷云五等人还来的粮食。

当然,程子安并不只接收他们还来的陈粮,粮食铺继续开张,按照往年正常时的价格,收购新粮,出售陈粮。

也等于说,百姓卖的新粮,与买去的陈粮,在粮食铺手中转了一圈,全部回到了府衙。

多收的新粮与余下的陈粮,皆送入常平仓的库房。

程子安与段尚书赵侍郎三人,前去党山县时,高县令并不知情。

他们一行到了山林村,先去了山上,看到修建得华丽巍峨的高氏祖宗墓地,段尚书叹了口气,赵侍郎亦沉默不语。

一切都已清楚明白,段尚书苦笑着道:“不知高县令是从何处请来的阴阳先生,身上背负那么多条人命,要真是福地,这份福气也该被折腾没了。”

程子安蹲在一颗板栗树下,捡了根棍子戳地上掉的板栗壳。

板栗壳有刺,程子安很是小心,分开壳,戳出里面的板栗,一颗颗捡到荷包里。

赵侍郎看了他一眼,再看一眼,不知看了多少眼后,终于忍不住问道:“程知府可是很喜欢吃板栗?”

程子安头也不抬地道:“一般般吧,板栗是好东西,能充饥。这片地周围居然没人来捡,看来这片地真不算是福地,而是有煞气,晦气!”

赵侍郎一愣,程子安看似闲散,实则是早已成竹在胸,并未错过段尚书的话。

段尚书在旁边听到了他们的谈话,走上前蹲下来,学着程子安那样捡板栗,问道:“程知府可是感到没劲了?”

程子安道:“非也,查案查案,总要查一查才好写卷宗。高县令还未到,凶手尚未被缉拿归案,段尚书还得继续。”

段尚书将弄开的板栗递给程子安,沉吟了下,问道:“令尊为何没同程知府一道前来?”

程子安啊了声,问道:“阿爹并非官身,他不来的话,可会影响到案情?”

段尚书笑道:“这倒不会,我只是好奇罢了。”

程子安淡笑不语。

都是聪明人,段尚书应当是起疑,怀疑程箴有要事脱不开身。

在段尚书的眼里,要事莫过于常平仓之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