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顺神祇天喜到命克礼义红鸾照临(2 / 2)

加入书签

“仆还记得。”林雁笑道“陛下那年还是世女,小小的个头儿,把一幅红帔巾举在手里,满宫乱跑。后来红纱挂在了宫门的牌匾上,陛下仰着脸看着。仆还以为是不小心勾上的,说找个世夫来,用竹竿将帔巾挑下来。结果陛下您就摇头,说试了好多次才把纱纱挂在匾额上,要等先帝来看。”

“然后呢?”

“然后仆陪着陛下等待了一会儿,先帝从迎春殿里出来寻找陛下。仆记得先帝很高,却瘦,皮肤白白的,头上还戴着柳条编织的花冠。先帝把陛下抱起来,还管陛下叫‘小莹玉’。”林雁用衣袖挡着,从前襟的褡裢里取出一条帔巾。纵使小心存放,这么多年过去,也难免有些褪色。他将帔巾双手递还,道“陛下。”

“这为什么会在你那里?”姬莹婼实际上已不记得了,将帔巾接在手里,翻看一阵,心头又涌上熟悉的感觉。林雁难得红了耳尖,低声道“是先帝给仆的。”

当时先帝和太姥姥开玩笑,说姈儿只比她小一岁,都有娠几个月了,和大房感情甚笃,跟三姊一样生性是个不爱戏水的鸳鸯,哪还有余地了,别听四姊在那儿乱配。雁奴横竖是她家的人,日后配给她的小莹玉不是很好吗?她不嫌雁奴比婼娘大,男大三,抱金砖嘛。太姥姥当时还没考虑此事,只是笑,说也行吧,既然殿下不嫌雁奴岁数大,那老妇也不嫌世女岁数小。先帝点指她,说‘哦,老恩师,那咱们可说定了,我这里可有信物。’说罢,便将那红帔巾往他腕子上一系,还让他叫声丈母来听听。林雁当时羞得直往太姥姥身后躲,太姥姥笑着摸他脑袋,说‘雁奴叫丈母的日子还在后头,殿下先改口唤老妇一声亲家姥姥吧?’

现在想来,是先帝恐怕自己江河日下,撑不了那样多年,所以一早就为陛下的日后打算。林雁多多少少还记得先帝的音容,这么回忆起来,真像是春日里的纸鸢,倏忽的一阵疾风,便折落了。

“回上哥哥记得当年的事,不会觉得我变得十分陌生吗?”姬莹婼摩挲着帔巾一角小小的绣样,琼花洁白可爱,岁久木大而花繁,为琼海独有。这从前是阔海亲王的帔巾。记忆斑驳无状,她或许曾经爬上阔海的脊背,攀扯她的衣饰,阔海于是将帔巾解下,给她玩耍。姬莹婼记不清楚了。

三皇姨留给她最后的印象只有那两盏熄灭的灯烛,母亲冰冷的指尖从她掌心滑落,她透过林老帝师微微颤抖的指缝,看见阔海亲王朝北堂小姨走过去,一缕红线顺着剑锋缠上小姨的脖颈,阔海用引诱的语气催逼小姨就死,小姨挑灭了宫室内的灯烛。她听见小姨在低声数秒,金属碰撞的铿锵之声不绝于耳,林老帝师于是搂住她,在她耳边低声唱歌。姬莹婼没有办法想象四皇姨口中那亲和的三姊,她是被皇姨苦苦相逼,才终于放下执念。闲来无事翻阅宫闱着录,姬莹婼意外地发现不止母皇最爱吃的青鸡?,就连煨猪肚的胡椒和椰酒,都是琼国封地的特产。或许在她很幼的时候,阔海和母皇也曾经姊妹相亲。

——不过也就到此为止了。

“大人虎变,卿娘豹变。至于皇帝嘛,仆不敢妄言。”林雁确未听出少帝的弦外之音,少帝也不想他听出来,遂只是笑,“既然是母皇送给哥哥的,就还是哥哥收着吧。”说着,姬莹婼将绉纱披帛展开,搭在林雁肩头,细细调整着点缀其上的金珠与琉璃。看长度和装饰,这确实不是世夫们的穿戴,估摸着就是卿娘们盛典时候的披红。穿袿袍的武妇尤其爱戴,绕到背后,往前胸一绑,就能将宽大的衣袖给勒住,再往出扽一扽,既不失体面,还不会碍手碍脚地妨事,浑然是当作襻膊在使用。林雁却没想到少帝会待他如此温柔,简直就像琴瑟和鸣的寻常妻夫一般,他不由低下头,望着少帝腴润的双手。勾连的筋骨与大行皇帝并无二样,只是露在外头的那截腕子丰硕得多,戴着银镀金点翠的十八子手串,坠角刻‘福’‘寿’二字。

从小到大,陛下身上拖拖挂挂的首饰就不少,叮当直响。太皇生怕留不住她,命匠人给她打了金项圈,金镯子,再加上亲王和朝臣们送的,从头到脚戴了一身。陛下十二岁时才终于开始系革带,之前太皇都说小孩子没有腰,是因着要听政了,才不得不穿戴齐整。林雁抚上少帝的手背,轻轻握住,低声道“仆会为陛下治理好后宫的,仆一定不辜负先帝与陛下的恩遇。”

林回上的五官都生得恰到好处,眉眼虽浅淡,瞳仁却是乌云一般的深沉,鼻梁挺拔且窄,唇也就不显得单薄。他连额发都是紧衬利落,层迭的远山。姬莹婼对回上忽而生出某种奇怪的感知,他的皮肤在冬日暖阳的映照之下灼灼耀目,秋兰木樨,微风拂面,鹿鸣呦呦。半晌,姬莹婼笑起来,眉睫弯弯,点头道“孤知道了。”

直到出了宫,林雁的心跳都仍然没有平复。他好喜欢陛下,喜欢得魂魄惊悸,心猿意马,平时总是寂静如眠的心声此刻时而自语,时而大叫,简直快要疯魔。他抚摸着那条帔巾,唇角含着笑意,靠在车厢中。侍儿挑起车帘,轻声提醒他,快到三圣庙了。林雁应一声,坐起身子,复又想了想,还是将披帛摘下来,整齐地迭放在身边。

每过五日,他都会到三圣庙布施,亲手做一些翻晒药材的活,一是为了日后的姎妇行善积德,二也是图个贤惠的名声。山间的清风宛若涟漪,林雁戴上帷帽,将自己从头到脚遮蔽起来,抬步进了山门。

一抬眼就是熟悉的人。院墙之下,宋司直坐在三条腿的靠椅上,茶炉里煮着河虾。这样冷天,她头戴漉酒巾,素色小褂,着袴褶,鹤氅松松垮垮地系着,蒲扇插在身背后,下巴垫在椅背上,给两位千金扒虾。在外盛名豪奢,叫人闻风丧胆,私底下却是温柔慈爱的母亲。宋珩剔除虾线,沾了一点点酱油,喂到小女儿嘴里,问“好吃吗?”

“好吃!”

另一个高举两手,兴奋道“甜甜的。”

往昔的假面已然不复,宋司直脸上露出真正的笑容。用竹夹从茶炉中又捻出两只,放在碗里晾着。桌面上慢条斯理爬过背甲花青的小乌龟,那是她两个女儿的小玩伴,宋珩也没有把它忘记,俯身用长筷在竹篓中翻找,拎着虾须提出一只最小的,放在桌面上,压去了虾头,喂给小龟。

“贵人回来了?”宋珩往长女碗中添了些热腾腾的茶汤,舀了一勺饭,盖上虾肉,喂到她嘴边,低声道“最后一口。今天不剩饭,好不好?”

“我还以为宋大人出去了。”林雁从石磨上拿起竹筛,里头是尚未淘洗的白豆蔻。他倚靠着廊檐坐下,和宋司直离得已不能再远。“去看小鹿,看到了就回来了。”宋珩望向林雁的那一眼着实意味深长。

“贵人眉眼含笑,应该是见到陛下了。我——哦,不对。臣,称臣体面。”她将茶炉盖上,焖煮一会儿,扶着椅背转向林雁。一条椅腿支着,轻巧地旋转半圈,落在地上,悄无声息。“臣父正在厢房里抄经,还等着贵人能够为他答疑解惑。倒也不止他,其他善男也都想知道,龙女荡秽的故事里,那些男子们最后都如何了?还望贵人能够不吝赐教。”

头顶就是三圣正统,为了陛下能顺心遂意而捏造变文,林雁实在做不到心怀坦荡,被她盯得又有些着恼,不由皱眉道“宋司直何必提起这些事来羞臊我。”

“臣岂敢?”宋珩装模作样地行过礼节,笑道“既然有善因善果,就会有恶因恶报,有繁华摹写,就应有苦难描述,有敬神之姿,也当有无理之态。臣只是想提醒贵人,世间男子大都易于折堕,纵有美好愿景,恐怕也只是供人瞻仰,更有甚者,愚蠢至极,顽劣不堪。贵人宣扬德音圣化,也合当提点一二:诸恶莫作,否则报应连环——给出男子为人处事的准则,才更令人信服。”

“司直的意思是?”

“臣曾受林老帝师提携,自然也当为贵人尽心出力。林司隶到底上了岁数,汝母又正是建立功业之时,未尝得闲。”宋珩从桌上拿起一摞书稿,双手奉上“这是林司隶放在臣这里的《阃阁男书集注》,臣已一一加以笺注。望贵人赞成内政,垂范天下。陛下外有忠臣,内有贤后,四海安得不太平。”

林雁从七岁那年就晓得自己不能像女子那样建功立业,他务必得遵循礼仪训导,才能维护住自己日后在家宅的地位。太姥姥给他读过真正的书,像教导家族中的女孩儿一样教导他,他何尝不知道宋司直给他的不是好东西。满纸的温良恭俭、忍辱含垢、妇尊夫卑,这是他幼时最抵触的——而今却不一样。林雁瞥了宋珩一眼,将书稿接过。他跟坊间那些男子云泥之别。女男结合是天地万物之本,妇夫人伦之始,只有妇义夫顺,妇为夫纲才能达理之正。这是婚姻成家的常道,是风俗之美的体现,也是帝王治世驭民的手段。只有依条旌赏,依法究治,才能彰显陛下明德之远。

大阅当晚,陛下的旨意便已示下:林姓诞秀高门,禀贞华胄,承颜养志,惠下肃躬,令德克全,徽章允称,宜册立为皇后。俾承光于轩曜,式正号于长秋。林雁原本以为陛下会选择北堂鹄,可是却没有,在一众辅政重臣的公子们之间,在林家同辈的兄弟们之间,陛下择定他为皇后,轻轻牵起他的衣袖,说‘孤记得你,你是回上哥哥。’

“大人为我费心了。多谢大人。”

“应该的。”宋珩就知道她的眼光不会错。林雁脸上露出她想看见的神情,杂糅着对圣眷的渴慕以及对权柄的热望。他会像一匹温驯的小马舔舐着陛下的掌心,为了讨陛下的好,让他做什么事都行,连天下男子的利益都敢于让渡——不过也就这么回事儿,细细想来却又没什么特殊,没逼的东西和世上任何生命都无有直接的联系,只会自私自利,从来也不考虑别人。好在林公子是中宫,是皇后,否则就和她父亲一样,最大的价值只有死。

“不必客气,贵人。”宋珩心情舒畅地笑起来,“这是臣分内之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