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官,我保证这是最后一次(1 / 2)

加入书签

正如弗雷德里希说的,德国的秋冬很快到来,伊蕾妮也在催促着她俩去购买厚实的衣服,看见安娜那副穷鬼相,还表示:“可怜的小姑娘,如果实在没有钱,下个月的房租可以先别交。”

这个世界上,只有贫穷和咳嗽不能掩饰,尽管她力求保证体面,却也难以掩盖没钱的事实。

安娜郁闷不已,她的穷酸都快要溢出来了,她大手大脚惯了,哪有机会受这种苦。

但无论如何,冬衣是必须要购买的。两人遵照伊蕾妮的指点,到一条平价街上扫货,果真是物美价廉,江婉徽这样节俭的性子都忍不住多置备了好几件。

摸着舒适厚实的面料,江婉徽感慨万千:“在国内,这样一件衣服少说也要几十块大洋呢,这样的面料我们造不出来,只能进口西方的。”

德国宽阔大街上,随处可见穿着这种衣服的人,这不得不让她生出羡慕,“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也能这样,大家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我家还算好,还有好多人受冻呢,一家子只有一条裤子的家庭比比皆是。”

希特勒上台后采取的一系列经济举措都让德国经济迎来了腾飞时期,如果忽视暗流下的涌动,这时候的德国说是“上国”也不为过,普通人确实能够以更低廉的成本过上更好的生活。

安娜拿着衣服比划,随口说道:“当然会啊,以后衣服多得是,物美廉价,行业内卷,商家打折促销都不想看。”

江婉徽习惯了她的胡言乱语,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

两人大包小包拎着走,疯狂剁手。

大街上,随处可见希特勒青少年团和德意志少女联盟的孩子们在街上游行,他们大多是十几岁的孩子,对政治一知半解,以希特勒为偶像,青春飞扬的脸庞洋溢着幸福的光彩。

江婉徽免不了一番感慨,感慨德国的富足和强大,以及青少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安娜只微笑,并不搭话。

有时候,她会用一种局外人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因为她知道,这些鲜活的面孔,很大一部分终究会被战火葬送。

两人转了转,路过高档街区又忍不住进去瞅了瞅,日耳曼血统的店员冷淡傲慢的态度都无法阻挡女人爱美的天性。

从店里走出来,安娜气得撅起了嘴,用汉语嚷嚷着:“总有一天,我要在这里买买买,让店员单膝跪地给我穿鞋!”

转过一个街道,在一家药店前,两人遇到了一个抱着孩子哭泣的女人,人来人往却没有一个人敢靠近她,看样子十分无助。

看到她的面部特征,再看看她的情况,两人就知道这是个犹太妇女。

“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个文明国家。”江婉徽愤怒又无奈地说道,这些事情把她对德国的滤镜打碎了一地。

现在的柏林,几乎每家门店前都会挂着一个牌子,“犹太人不得入内”,这让江婉徽无法理解,也无法认可,让她想起了国内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安娜看了她一眼就知道她在想什么。

安娜捂着头,晃了晃身子,故意用德语大声说:“啊亲爱的,我头好晕,可能是发烧了。”

江婉徽只看一眼就知道她在搞什么鬼,当下面露忧心,把她搀过来,“你看起来不太好,我们进去开点药。”

两人十分默契地走进了药店。

店里有穿着黑色制服的党卫队,个个大长腿,就是气质阴沉,令人生畏,江婉徽第一次做这种事,非常紧张,安娜握住了她的手臂,示意她莫慌。

安娜不是学表演专业的,演技可能不够出色,唯独表演生病那是十分在行,从学生时代到变成社畜,只要她“生病”,就没有人敢质疑她,连她爸妈都被糊弄过好多次。

药剂师只是有点疑惑,她的症状和发烧似乎不太像,但看见她真情实感难受的模样,只好给她开了些磺胺。

江婉徽把她搀扶出门。

路过那个犹太女人时,安娜面不改色踢了她一脚,幸好这个女人足够聪明,犹豫了片刻,还是抱着孩子跟上了两人。

在一个僻静的角落,安娜把药丢给了她,“这是磺胺,看着说明书使用。”

“谢谢,谢谢!”女人抱着孩子轻泣。

两人赶紧闪了。

走到大街上,却有几个黑色制服的党卫队上前盘查。

“刚刚接到举报,说你们把药给了犹太人,这在德国是不被允许的。”

安娜在心里暗骂一声傻逼,骂多管闲事的自己也骂无聊爆炸到举报的人,这个时候的德国人都是人形监视器吗。

但她不敢表现出来,面上带着笑容,小心翼翼地说:“抱歉长官,我朋友和这件事没有关系,我是外乡人,初来乍到,不清楚德国的规定,以后一定洗心革面,再也不触犯法律。”

几个党卫队对视一眼,“你跟我们走一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