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府鏖兵(2 / 2)

加入书签

指挥作战中,秦翰的手臂被流矢射中,血流不止,犹自督战不息。官军见主帅如此英勇,更加玩命进攻。

宋军将洞屋抵在城墙上,躲在里面的工程兵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开始拼命凿墙。

大雨让宋军吃尽了苦头,这下却也成了他们的帮手,被雨水长期浸泡的城墙,很快被官军凿出了一个大窟窿。

蜀军手持长枪大戟,堵在洞口,有敢露头的,统统戳死,宋军一时无从进入。

雷有终急了,大叫道:“谁能率先抢入,赏银五十两!”

有两名士卒应声而出,一手执盾,一手挥戈,直冲而入,连砍数敌。守在洞口的蜀军稍有迟疑,宋军呼啦一下子全都涌入城去。

益州城就这样被破防了!

攻城的将士也有收获,宋军从三面登城,蜀军百密一疏,被抢得先机,攻占城头。

上次进城被关门打狗,这一回,宋军挥舞着长枪巨斧,呐喊着蜂拥而入,终于可以一雪前耻。

激烈的巷战开始了,秦翰挥舞长剑,一马当先。益州城内,火光四起,硝烟弥漫,喊杀连天,鲜血再一次浸染了这座美丽的芙蓉城。

雷有终登上城楼,见叛军在天长观前建寨,在文翁坊架设炮台,立即命高继勋率一支人马,携带油渍秸秆,执长戟巨斧,焚烧文翁坊,又命杨怀忠率军焚烧天长观。

蜀军被杀得哭爹喊娘,四散溃逃,逃不掉的,纷纷扔掉器械,跪地请降。这时候,他们才想起来,自己原本也是官军。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夜幕降临,激战仍在继续,雷有终怕再中埋伏,下令纵火焚街。火舌肆虐,光焰熊熊,大火烧了一整夜,吞赦民房无数。

虽然城破,王均手下还有两万的部众,是夜二更,在众叛将的掩护下,王均从南门出万里桥,突围而走。

第二天清晨,城内叛军基本肃清。

雷有终再次登上城楼,命人在城下再次点燃一堆大火,这次烧的不是屋舍,而是用来大烧活人。

覆巢之下无完卵,无辜池鱼也遭殃。雷有终命人将俘虏中在王均手下担任过官职的数百人,全部集于城下,不问青红皂白,统统投入火中,全部烧死。

雷有终做事直截了当,我已经给过你们多次机会,让尔等投降,招降书每天都发两遍,你们死都不降,那我就成全你们。

这场烧人的大火,从黎明时分,一直烧到红日西坠。

为防止劫掠事件再次发生,西京作坊使李继昌严戒部下,官兵入城,不得扰民。将收容的妇女儿童,安置在荒废的寺院中,派兵把手,等待事态平稳了,再遣还回家。

真宗听说秦翰督师攻城,五战五捷,身中流矢而不退,终于攻克益州,甚是感动,特下手诏慰劳。

◆在劫难逃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拿下成都,秦翰顾不上休息,随即亲率人马追击王均残部。追到广都(今四川双流东南),终于赶上,一场激战下来,官军杀敌千余人,俘虏七千余人,获马数千匹。王均在叛军的掩护下逃往陵州(今四川仁寿)。

雷有终也不敢怠慢,即命蜀州知州杨怀忠率三千虎翼军火速前往追剿王均,两天后又命石普作为杨怀忠的后援,率军跟进。

王均在逃跑途中,凡是他经过的地方,都命人摧毁桥梁,堵塞道路,焚烧仓库,之后再离开。

王均刚到陵州,秦翰也率军随后赶到。王均不敢停留,只得继续逃窜。

咸平三年(1000)十月,被宋军一路追杀的王均逃入富顺监(今四川自贡市富顺县)。命手下准备舟筏渡江,打算进入戎州(四川宜宾)、泸州的蛮族境内。

每年孟冬十月初一,朝廷都会让富顺监知监准备酒肉,犒赏辖区内的蛮族酋长。这一日,酒席刚刚准备完毕,王均带所部逃兵叛将就到了。

这些人只顾逃命,多少天没吃上一口热乎饭,全都饥肠辘辘。见到如此丰盛的宴席,有酒有肉,感谢老天爷赏饭,三下五除二,顷刻间就吃了个杯空盘空,连点渣都没剩。

富顺知监叫苦不迭,可也没有办法,遇到亡命之徒,这时候还是逃命要紧。

用过酒肉,王均听闻杨怀忠的追兵就要到了,心中突然改变了想法,对手下人道:“你们都去投降杨怀忠去吧。”众人都感到十分诧异,以为是自己耳朵出了问题,听岔劈了。

王均此时已成丧家之犬,人困马乏,无心再战,所以才出此下策,说出这么不着调的话来。

杨怀忠此时刚到杨家市,此地距富顺城尚有六七里的路程,他命令士卒在此稍作休息。叛军正准备渡江,得知杨怀忠的人马赶到,迅速赶来阻击。

杨怀忠派骑兵登上高坡侦探到敌情,对左右道:“纵贼度江,后悔莫及,听说石将军要到了,我们要赶在将军到来之前,以奇兵击败叛军。”于是临江列阵,与叛军展开激战。

叛军不敌,四散奔逃,有些还登上船只,准备渡江逃走,杨怀忠指挥兵丁用强弩射之,中箭落水溺死者不计其数。

杨怀忠乘胜进军,迅速攻占富顺,全军张旗鸣鼓,大张声势地开进城中。杨怀忠的这招敲山震虎果然奏效,王均此时尚在富顺衙署休息,听说杨怀忠带兵杀到,再看看手下人都喝得不省人事,王均彻底绝望了。

跑?往哪儿跑?外面全是官军,看来今天自己是死定了。

既然回天乏术,本着不当饿死鬼的精神,王均将酒坛子悉数划拉过来,嘴对嘴连喝数坛,将自己喝得酩酊大醉。随后踉跄着爬上高凳,解下腰间的带子,悬梁自尽。

王均这边刚咽气,虎翼军校尉鲁斌,就带人冲进衙署。他砍下王均的头颅,献给杨怀忠。王均给自己的亲军命名为天降虎翼,如今果然被从天而降的虎翼军砍了头。

王均既死,手下六千余众再无斗志,全都被杨怀忠抓了俘虏。

打扫完战场,宋军缴获伪法物、旌旗、甲马甚多。杨怀忠带军从富顺北门凯旋而出,石普大军这才赶到。

既然战事结束,石普就带着王均的首级驰归成都,“枭于北市”。

至此,这场纷纷扰扰历时十个月的蜀地兵变,才算被彻底平息。

雷有终立即派承受供奉官杨崇勋乘传告捷。真宗龙颜大悦,赐杨崇勋锦袍、银带、器币,诏令赦免川峡路境内死刑犯的死罪。

王者之职,在于量材任人,赏功罚罪。诏封平乱主帅雷有终保信军节度观察留后;秦翰为内园使、恩州刺史;石普为冀州团练使;高继勋、王阮并为崇仪使;孙正辞为内殿崇班;李继昌为奖州刺史;张煦为供备库副使;杨怀忠为供备库副使;马贵为供奉官,其余众将也分获赏赐。

此次平叛,杨怀忠的功劳最大,却被石普掩盖。杨怀忠“意似不足,因诉上言”,给真宗上折子。真宗立即派寄班安守忠前去视察核实。

杨怀忠何许人也?正史未见传记,据河南巩县出土的《杨怀忠墓志》载:“公讳怀忠,字国臣,淮甸庐州人也,即汉开辅杨震之族望矣。源流且远,文武挺生,代有英奇,史无虚载……”

杨怀忠的祖上是安徽合肥庐州人,出身官宦世家。

曾祖杨谦,本是京兆人,唐朝时为琼林库使。祖父杨汉昭,授金部员外郎,掌判天下库藏钱帛出纳,时逢黄巢起义,天子避难巴蜀,杨汉昭举家迁到扬州,追随自己的老乡,江淮第一英雄、南吴太祖杨行密。杨怀忠的父亲杨仁捷,早以才能得吴主赏识,后来李煜即位,文官转军职,授神武军龙翔右厢都指挥使,掌管禁军,升宣州节度使。归宋之后,杨仁捷得授階州刺史,杨怀忠被授予衙内指挥使。

也就是说,杨怀忠从他爷爷那一代开始,祖孙三代都成了扬州人。杨怀忠跟他的父亲都是南唐的旧臣,后来跟着南唐后主李煜归顺大宋。

杨怀忠生于后周广顺元年(951),“少蕴机谋,勇能骑射”,深通兵法,能文能武,是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太平兴国初年,二十五岁前后,补殿前承旨,在廷臣之列。

杨怀忠做事干脆利落,功绩显著,升右班殿直,负责皇宫的巡逻警戒。后被太宗派到西部临边守寨,“每奋锐而深攻,继获其胜。”皇帝勅书嘉奖,转西头供奉官閤门充职,不久(淳化五年之后),擢升为蜀州知州兼驻泊兵马事。

安守忠将杨怀忠的功劳一条条记录在案,回朝奏与真宗。赵恒复下诏,升杨怀忠为崇仪使,持节恩州诸军事,行恩州刺史兼御史大夫。

有奖就有罚。

益州钤辖兼绵、汉九州都巡检使,老将张思钧坚守绵州,全力讨贼,本来功劳不小,没想到却在阴沟里翻了船。

张思钧人老心不老,功多心自傲。巴西尉傅翱有一匹宝马良驹,张思钧想得到此马。向傅翱讨要,傅翱不给,张思钧大怒,命人将傅翱叫来,以他转运粮饷拖延时间为由,把傅翱给咔嚓了。傅翱一死,宝马自然落到了张思钧手里。

傅翱家人跑到京城告御状,真宗听闻此事,勃然大怒,命人将张思钧押解进京,交付御史台审讯。判定下来,按罪当斩,真宗觉得杀一个战功在身的老将,属实不妥,便法外开恩,将张思钧削籍,流放封州。

王均既灭。真宗命翰林学士王钦若为西川安抚使,知制诰梁颢为陕西安抚使,前去接管益州事务。

然而世事难料,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咸平三年(1000)九月,宋灵州知州、陇州刺使李守恩和陕西转运使、度支郎中陈纬押运粮草过瀚海(今宁夏灵武以南),被党项霸主李继迁给劫了。李守恩、陈纬双双阵亡。

战报上达朝廷,真宗大惊,要知道军中不能一日无帅,更不可一日无粮。

再者,党项李继迁是辽国制约大宋的一枚棋子,李继迁这边一有动作,辽国萧太后必定也会跟着出兵犯边,两相呼应,让大宋的军队在河北和西北两地疲于奔命。

西北局势十万火急,刻不容缓。

真宗正在犯难,派谁去主持西北大局,可巧的是宰相张齐贤,在冬至朝会上,醉酒失仪,被御史中丞弹劾。

这真是想瞌睡遇到枕头,真宗顿时有了主意:

朕要找的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切记手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

divid="center_tip"b/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