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四十一章 蜀地狼烟(2 / 2)

加入书签

天成二年(927)正月,李严抵达成都,孟知祥请他吃火锅,鸡鸭鱼肉摆了一桌子。热气腾腾当中,李严没忘了自己还有正事没办,他在怀中掏出诏书,要求孟知祥立即派人诛杀仍留在蜀地的前任监军焦彦宾。

孟知祥道:“这事不急,我们先吃饭,吃完饭立即办。”毕竟火锅的诱惑大于一切,皇命,皇命也不行,吃火锅要紧,这玩意要趁热吃,食材不能摆,时间长了就不新鲜了。蜀人认为:没有什么事情是吃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就吃两顿。

李严这夯货依然不依不饶,要孟知祥立即拿人,不拿人他就不吃饭。李严这是作死的节奏啊。

孟知祥心里本来就有气,见李严这么不识抬举,勃然大怒:“咋了,信不信我现在就把你办了,现在全国各地都撤除了监军,你偏偏还要到我这里来当监军,你是觉得我不能把你怎么了是吗?来人,把这货拉出去给我砍了!”

客将王彦铢上来一把按住李严,拖到门外,一刀毙命。李严到死都没弄明白,“这些人咋就敢不听皇命,我可是皇上派来的钦差大臣……我是监军。”

唐明宗李嗣源得知李严被杀,为了稳住孟知祥,也没追究,李严死得可真冤哪!

孟知祥在蜀地安顿完毕,立即派人到太原,接家人来此团聚。走到凤翔时,凤翔节度使李从俨听说孟知祥杀了监军李严,断定这老小子要造反,就把他的老婆琼华公主、儿子孟昶等人都扣留了下来。

为了彰显皇恩浩荡,唐明宗下旨,让客省使李仁矩,护送孟知祥的家属到成都,李从俨只得放人。

四月,孟知祥奏请朝廷,让赵季良出任西川节度副使,西川大小政务,都让他参与决断,这也算是对朝廷的报答和安慰。

天成三年(928),唐明宗李嗣源又改任赵季良为果州(今四川南充)团练使,让何瓒接任西川节度副使。很明显,明宗知道孟知祥有不臣之心,不断地安插自己的人,想借此控制孟知祥。

孟知祥把诏书藏起来,上表要求让赵季良留任,唐明宗不答应。

孟知祥不想被控制,他派部将雷廷鲁前往洛阳,务必让皇上答应自己的要求,否则就赖着不回来。雷廷鲁冒着杀头的风险再三启请,唐明宗只得答应让赵季良继续留任。

一计不行,再来一计,这一年,唐明宗李嗣源征荆南高季兴,命令孟知祥出兵三峡,配合官军作战。

孟知祥命部将毛重威率三千兵马屯戍夔州(今重庆奉节)。不久,高季兴病逝,其子高从诲向后唐称臣纳贡。这仗到这里就打不起来了,打不起来就好撤兵了,于是孟知祥要求撤回夔州守军,唐明宗不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不准,我们就自行撤回。毛重威在孟知祥的指使下,鼓动士兵哗变,自行溃散,跑回成都。

李嗣源傻巴巴地干瞪眼,谁让人家孟知祥是皇亲国戚了,自己夺了干哥哥的江山,有气就忍着吧,只要你还认我这个老大,朕有的是机会收拾你。

孟知祥明目张胆地与皇帝搞对抗,拒不听命朝廷命令,唐明宗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天成四年(929),唐明宗想在南郊举办祭天大会,便派遣李仁矩前往西川,向孟知祥索要助礼钱一百万缗。你那边有二百万缗,交一半给朝廷总该可以吧。

孟知祥知道这是李嗣源要在经济上拖垮自己,就找各种理由不肯出钱,李仁矩好说歹说,在权衡了诸多利弊之后,孟知祥忍痛割肉,只答应出五十万缗。

唐明宗心理其实早就问候他娘了,要不是因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早就干这老小子了!此时对于他来说,苍蝇也是肉啊,况且人家给的是一条猪大腿。“行,算你狠!五十万就五十万。”李仁矩带着钱,坐上马车,吃着火锅,唱着歌,乐呵呵地回来交差了。

◆举兵反唐

唐明宗如此的一而再再而三地折腾孟知祥,让他心中的怒火越烧越旺,终于有一天,孟知祥忍不下去,决定反了。

压断孟知祥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安重诲。

天成四年(929),宰相安重诲为防止孟知祥造反,把自己的亲信将领全都安排到两川治下的各州充当节度使,表兄武虔裕为绵州刺史,夏鲁奇为武信军节度使,李仁矩为保宁军节度使。再给他们配置精兵强将,兵甲战备。他们的任务就是看住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和东川节度使董璋,稳住巴蜀。

保宁军节度使李仁矩与东川节度使董璋向来不睦。东川治所在梓州(今四川三台),辖区在四川盆地中部,大致包括今三台、中江、安岳、遂宁、重庆等地。

天成四年,李仁矩奉旨要董璋向朝廷进贡五十万缗,以供祭天之用。董璋以地狭民贫为由,只答应进贡十万缗,李仁矩说,“十万缗也行,你先拿来。”

董璋为了答谢李仁矩,特地于衙署设宴,本想化解一下彼此的矛盾,可是到了中午,左等不见人右等不见人。

董璋派人去找,一会儿,军士来报,说李仁矩正与倡妓在驿馆酣饮。董璋大怒,率领数百兵士,冲入驿馆,把李仁矩大骂了一通,“西川(孟知祥)能斩李严,你以为我不能斩你么?”叫左右把李仁矩拉出去斩了。李仁矩大哭拜倒在地谢罪,后因众将劝解,李仁矩才免于一死。

回到洛阳,在唐明宗和安重诲面前,李仁矩“极言董璋不法情事”,说董璋必反。

夏鲁奇,字邦杰,青州(今山东青州)人,曾经做过李存勖的护卫指挥使,是一名百战百胜的战将。

贞明元年(915),晋王李存勖率千余骑兵深入洹水侦查,中了守将刘鄩的埋伏,被一万敌军围困在魏县西南的芦苇荡中。夏鲁奇持枪携剑,独自捍卫李存勖,自午时一直打到申时,最终坚持到李存审带着援军赶来,手刃百余敌,遍体鳞伤,血染战袍,感动得李存勖为他赐名李绍奇。

李存勖称帝后,亲征后梁,夏鲁奇擒获后梁主将王彦章(武功排名天下第二),献于庄宗,后梁灭亡,夏鲁奇升任郑州防御使。前些日子讨伐荆南高季兴,夏鲁奇担任的是招讨副使。现在让夏鲁奇出任武信军节度使,移镇遂州(今四川遂宁),这明摆着就是想夺取东、西两川。

孟知祥心里面发慌,东川节度使董璋更是忧心忡忡。二人都认为,朝廷这是要讨伐两川,接管两川。两人现在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联姻是最好的办法,结成儿女亲家,关系才能更稳妥。董璋赶忙遣使求婚,希望与孟知祥结成生死同盟。

孟知祥心里面讨厌董璋,他并不满意这桩婚事,向赵季良征求意见,赵季良认为如果能与董璋联姻缔盟,就可以一同对抗朝廷,保住巴蜀之地,无奈之下,孟知祥只得让二女儿孟延意(后封玉清公主)嫁给董璋之子董光嗣。

于是,孟知祥和董璋二人同时上表奏报朝廷,要求唐明宗撤回夏鲁奇、李仁矩等人。唐明宗只是下诏抚慰,人还是没撤。

长兴元年(930)夏,后唐明宗李嗣源在南郊祭天,加拜孟知祥为中书令。

李嗣源明知道孟知祥要反,他一味地给孟知祥加官进爵,想以此麻痹老孟,让他把造反的时间拖延一年半载。实际上,你把老孟抬得越高,越宠他,反而适得其反。一个人的官位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只能去当皇上。

然而,在蜀地,首先举起反旗的却不是孟知祥。

祭天完毕,唐明宗下诏裁减两川军队,董璋闻诏大怒,发兵把绵州刺史武虔裕拿住,囚到自己衙署。

武虔裕是枢密使安重诲的心腹。在安重诲的怂恿下,唐明宗下诏,以谋逆罪将董璋在洛阳的儿子宫苑使董光业斩杀,削夺董璋所有官爵。

这就是质子的悲哀,地方节度使要想在外领兵,你得先押一个宝在皇上那儿,这个宝多半是自己的亲儿子。这样皇上才肯放权,也能安心睡觉。

失子之痛让董璋撕心裂肺,也让他变得无比强大,变得义无反顾,再也无法淡定。

官能逼得民反,朝廷也能逼得官反。

长兴元年(930)九月,董璋率军攻破阆州(今四川阆中),杀了李仁矩。发布檄文,公开举兵反唐。

董璋致书亲家孟知祥,邀他与后唐朝廷撕破脸皮,一起造反。

有请人吃饭喝酒搓澡喊麦的,也有请人造反的。世界这么大,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啥办不到的。

孟知祥还真同意了,他在西川,举兵响应,公然竖起大旗,跟朝廷叫板。

接着,孟知祥兵分三路,派李仁罕、张业、赵廷隐等人会同董璋,攻打遂州(今四川遂宁);让侯弘实助守东川;又命张武出兵三峡,攻打渝州(今重庆)。

这真是:一朝英雄拔剑起,敢笑黄巢不丈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