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太平宝藏(2 / 2)

加入书签

“丁先生。”魏烟袋调整了一下情绪:“你知道太平天国吗?”

嗯?

怎么说到这上面去了?

魏烟袋继续说道:“太平天国一直有着一个宝藏传说,说的是天京被攻破后,湘军入城后,曾国荃的部队是最先进入天王府的。

相传曾国荃挖得洪秀全的藏金而入私囊,最终为毁灭证据,一把大火烧了天朝宫殿。清人有笔记记载,洪秀全的窖金中有一个翡翠西瓜是圆明园中传出来的,上有一裂缝,黑斑如子,红质如瓤,朗润鲜明,皆是浑然天成。这件宝贝后来居然在曾国荃手中。

只是,在曾国荃给朝廷上的折子中却说没有找到太平天国的国库窖金。

这就显得奇怪了。

当年湘军劫掠天王府时搜查得很仔细,甚至连秘密埋在天王府内的洪秀全遗体都被挖了出来,焚尸扬灰。一大批窖金怎会发现不了呢?所以,曾国荃得窖金的说法有许多人愿意相信。”

另有记载:“宫保曾中堂(指曾国藩)之太夫人,于三月初由金陵回籍(湖南),护送船只,约二百数十号。”

如此多船只运送,不能不让人怀疑是曾氏弟兄在给老家送掠来的窖金。

清代文人李伯元《南亭笔记》记载:“闻忠襄于此中获资数千万。除报效若干外,其余悉辇于家。”

忠襄即曾国荃,说他攻占南京竟然有千万收入。

丁远森过去也听别人说过太平天国宝藏的事。

清军攻击入天京后,缴获的财宝和太平天国那么多年经营肯定对不上号。

所以曾国荃的嫌疑是最大的。

由此,还引出了一个传说。

说的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覆灭于大渡河前夕,把军中大量金银财宝埋藏于某隐秘处。石达开当时还留有一纸宝藏示意图。图上写有“面水靠山;宝藏其间”八字隐训。

抗战爆发之前,四川省主席刘湘秘密调了1000多名工兵前去挖掘。

在大渡河紫打地口高升店后山坡下,工兵们从山壁凿入,豁然见到3个洞穴,每穴门均砌石条,以三合土封固。但是挖开两穴,里面仅有零星的金玉和残缺兵器。

当开始挖掘第三大穴时,为委员长侦知。

他速派古生物兼人类学家马长肃博士等率领“川康边区古生物考察团”前去干涉,并由“故宫古物保护委员会”等电告禁止挖掘。

不久,刘湘即奉命率部出川抗日,掘宝之事终于被迫中止。

根据研究人员赴现场考查后判断:该三大洞穴所在地区和修筑程度,似非为太平军被困时仓促所建。石达开究竟在这里有没有藏宝,也成了历史未解之谜。

而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是,在重庆南川市铁厂坪有段传说,当年石达开西征途中曾经路过南川,留下了一批宝藏,只要找到了一座名为“太平山”的位置,就能找到石达开宝藏。

丁远森对这些传说故事基本不相信的

什么宝藏不宝藏的,哪有这么多的宝藏可以找?无非就是一些人臆想出来的。

魏烟袋却忽然问道:“丁先生,你想过一个问题没有,如果曾国荃真的黑了这批宝藏,曾国藩肯定知道,他也会被牵扯其中的。

只是,为什么曾国藩到了后来依旧得到朝廷如此重用?要知道,当年清廷为了平叛,把国库都打空了,难道他们不想逼着曾国藩把宝藏交出来吗?”

是啊。

还别说,魏烟袋这么一说,丁远森也觉得奇怪了。

按照这样的设想,曾家兄弟还真的和所谓的宝藏没有任何关系,或许,太平天国也早就国库空虚了吧?

所谓传说,都是编造出来的啊。

魏烟袋却缓缓地说道:“因为,太平天国的宝藏根本不在南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