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貔虎骑(今日两更,以后两更为主,若是单更,额外说明)(2 / 2)

加入书签

朱儁当即让长子朱浩出营,带虞翻进来,站在庭中。

“仲翔,你想学行军打仗?”他指着杨信,满脸笑容,“我虽不能亲自教你,眼下却有个更适合的人选……”

“他?”虞翻上下打量杨信,翻了个白眼,“一介黄口孺子,毛都没长齐,有什么资格教我?”

杨信眉角微跳。

喷子是怎么样炼成的,他算是见识到了。

“仲翔,不得无礼!”朱儁正待喝骂几句,却被杨信止住了。

“我?”杨信昂然起身,凛然一笑,“我这一路行来,破山贼,灭海贼,击高句丽,以百人挡数万鲜卑铁骑,这样的战绩,还不足以教导你?”

虞翻闻言,表情猛地一变:“你就是杨氏貔虎?”

杨信点点头。

“我跟你了!”虞翻变脸如变天,当即收了矛,兴冲冲地上前,就要下拜。

“等等,”杨信却止住对方,上下打量着虞翻,似笑非笑地道,“一介黄口孺子,毛都没长齐,有什么资格跟随于我?”

“噗嗤~~”赵戬忍俊不禁,笑出声来。

杨信此举,可谓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虞翻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气势弱了几分:“我矛术精妙,且脚程极快,假以时日……”

“这可远远不够。”杨信似笑非笑,指着身旁几人,“非是我小看你,以你的矛术,即便日后大成,也挡不下这几人任何一人的一招。”

虞翻面色更红,又道:“等等,我精通药理,懂得医术,擅长治伤;还有,我熟读《周易》,还懂得儒术。”

“儒术?”杨信闻言,面色微变。

他手下正缺医生,虞翻懂得医术能治伤,那对杨信的作用就不一般了。

而懂得儒术,则更令杨信吃惊。

像他这个年纪,一般人书都没读几本,读透更是不可能,竟能习得儒术?

“你真懂儒术?”杨信又确认了一次。

虞翻精神一振,嘴上念念有词,手指则在地上一点,一缕白色浮动弥漫,地上有一圈凛冽白霜溢散。

“此为——履霜!”他傲然道。

“就这?”张飞眼见此状,一脸不屑,一脚就踩上去,道,“这点白霜,能有——”

他的声音戛然而止。

一脚踩上,股股寒意顺着那一圈白霜扶摇直上,冰棱如雨后春笋不断生出,层层叠叠,瞬间覆盖了张飞的全身。

“这厮,早让他多读点书了……”杨信轻抚额头,一脸无奈。

——履霜,坚冰至。

这可是《周易》中的名句。

三爷若是多读些书,就不会踏入这般简单的陷阱了……

张飞深陷冰雕,几次发力,但都动弹不得。

他怒声咆哮。

——吼!

吼声如春雷,狂暴气象迸发,冰屑纷飞,张飞也自冰块中脱身而出。不过,即便脱身,他依旧浑身冰水,瑟瑟发抖。

“还真是儒术,而且竟有如此威力!”杨信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则暗惊。

虞翻小小年纪,竟能精通《易经》至此,实在令他大感意外。

杨信自然不知道,余姚虞氏学问深厚,对《老子》、《论语》、《国语》都作过训注,而虞氏易注更是鼎鼎大名的。

“府君大人,”虞翻长揖行礼,“不知道,我够格了吗?”

“够了!”杨信见状大笑。

……

接下来几日,杨信训练士卒,整编部众,忙得使不可开交。

最困难的,是挑选将领。

他们可都没带过这么多兵。

就是徐荣,当初也仅是一个小小军候,麾下兵马就从未满过五百。如今,要打这么富裕的仗,他们还真缺少经验。

杨信所带来的百人,人人都是一步登天,以火箭速度蹿升,最小也是什长,升做队率、屯长也是不少。

杨信心情古怪,他居然缺将了!

“将”缺,而“帅”则是更缺。

杨信将张猛、徐牧升做校尉,各领一部,也就是整整千人。

当然,校尉之职需朝廷任命,他这只是个说法,非真正的校尉。

张猛领一部,取名冒刃部,麾下两军候,一人自然是文陆,另一人则不是乐进,而是一名叫韦瓘的老将,乐进则仅是张猛的裨将。

以乐进的威望、功绩和能力,暂时却领不了一曲人马的。

不过,裨将的意义,看过张飞、丈八擒豹的升迁轨迹的,恐怕都十分清楚。

徐牧领一部,取名选锋部。他领的都是步卒,当然不能称之为“突骑”了。他的麾下,则有张飞和另外一员老将为军候,太史慈也是老规矩,作为徐牧的裨将。

以徐牧的天命“帝江”,以及“羽落太虚”的天赋,都是更适合领导骑兵的。

但是,杨信手下实在没人了。

领百人和领千人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张飞、赵诩等人,领个百人游刃有余,千人却是力有不逮了。他们还需要时间,需要学习,需要更多历练。

至于徐牧麾下的骑兵,则和赵烈带来的十余名辽西健骑合并,人数共三十余,勉强算作一队人马。

不过,这支骑兵人数不多,却是阵容豪华。

骑兵领袖为赵烈,副将则是赵诩、赵云。

出乎意料地,赵烈不止擅用兵,更擅亲领骑兵,他又是赵苞之子,徐牧的部众也能服他。故而,杨信让赵烈这个新来者当了主将。

而赵烈也的确不负其望。

赵烈数次操练,这支骑兵已然成型,虽不及徐牧领衔时的迅如疾驰,变如苍狗,却也是风驰电掣,折转如电。

更令杨信啧啧称奇的是,赵烈、赵诩、赵云这“三赵”,或许是本家缘故,竟是出奇的默契,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赵云提议,这支新编的骑兵,也不再称呼“突骑”了,就叫“虓虎骑”,不过,被杨信给否了。

这个名字,总让他想起那位有虓虎之勇的某人。

三赵思虑再三,讨论许久后,又取名“貔虎骑”,也暗合杨信“杨氏貔虎”的称号。这一次,杨信没有拒绝。

杨信还不知道,自家的“貔虎骑”,将会闯下何等的声威,连曹操的“虎豹骑”都得望而生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