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生物课讲古生物(2 / 2)

加入书签

“你们没听说过中华鳄吗?”

全班同学变成拨浪鼓。

她继续发问:“要么就是俗名:土龙?猪婆龙?”

问到最后一个名词,一个女生站起来:“我听奶奶说过,她年轻的时候,河滩上见过,人多了,那东西就少了,现在基本见不到了。”

“扬子鳄呢?”老师最后问,“这个名字你们听说过没有?”

这次大多数人回答了:“听新闻提起过,什么样子呀?”

“其实,它们拥有一个名字。”花老师在黑白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冷僻字“鼍”,“这几乎是个象形字,古称为鼍的东西,就指的是扬子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两栖卵生爬行动物。”

说着,她打开手机,提取一张照片,沿着课桌椅排列的间道,依次给学生看去。图像中,鼓起的眼睛,长吻连着脖子,大肚子拖着一条弯曲的尾巴,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古人真聪明,这个字真像是扬子鳄啊——”

都看完了,花老师正要收起手机,手机响了一声蛐蛐叫声,下意识滑动一下,收到一条信息:“别来无恙吗?”

一句问候,半文半白,雨珩心扉如被玉石叩击,发出叮咚的声响,赶紧关了。

“古称?最古到什么时候?”

“古老到什么程度?”

“上古还是远古啊?”

学生问了几次,她这才回过神来:“它可是恐龙的堂兄弟。一亿九千万年前就有了,战胜了那场使恐龙灭绝的大灾难,抵御了冰河时期残酷的气候,一直顽强地生活到现在,所以称之为活化石。这就说明,它现在对于和它一样生活在史前、但已经灭绝的动物的研究有鲜活的化石例子。”

“啊?那么古老?”同学们惊呆了,几个女生尖叫一声。

“为什么称之为中华鳄?就因为它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也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成年的体长也不过二米左右,背部、尾部均有麟甲。”老师说。

“为什么现在看不见了?”

“过去,沿青弋江两侧连绵几十里人迹罕至,河滩上还能看见它们的身影。随着人居的迁移与发展,围圩造田,使河流漫滩逐渐变为农田、村庄和道路,为消灭血吸虫病,人们使用剧毒消灭钉螺,进一步威胁了扬子鳄的生存。家园遭遇人类活动的破坏,扬子鳄的数量开始迅速锐减: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沿江六省都分布着扬子鳄,到五十年代,江西境内绝迹;八十年代,江苏境内绝迹;九十年代,浙江境内也几乎绝迹……一位美国学者提出,照此速度发展下去,不出十年,扬子鳄这一物种,将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因此,2005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扬子鳄列为‘极度濒危’等级。”

教室里一片惋惜声。马上有人问了:“老师照片哪来的?”

“呃呃呃,是在我家水塘照的。”

“老师吹牛——”

雨珩笑起来了:“哪有老师对学生吹牛的?不信你们看看去!我要组织一个生物课外研究小组,探究不同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谁愿意报名参加?”

全班同学都站起来了。

花老师布置了作业:“这么多同学都踊跃参加,我感到很欣慰,这说明,大家都有环保意识。但是,不是谁想参加就能参加的,想参加的同学,必须提交一份调查报告,这不单单是从网上得来的资料,而是要从生活的实际当中调查研究,你们深入到民间地头和农户家里,甚至通过你们的亲戚朋友,寻找扬子鳄在我们这一代的繁衍情况,悠久历史,以及现在的生长情况。”

有同学提问了:“第1次才从您的手机上看到,我们到哪去找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