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太祖故旧(2 / 2)

加入书签

’听到此处,联想起当年在梦中传授自己武功心法的那位名叫赵玄朗的道人当日说辞,再看着眼前的画像;王元亨隐隐感到好像自己与太祖赵氏一门似应有些渊源。

‘可我明明姓王,自小就在王家坡生活呀!’王元亨想了想说道。那儒生却摇了摇头道‘你本不姓王,只是你幼年之时家中遭遇变故,被你乳母王氏抚养,方才随了她娘家王姓!

’听到这里,王元亨开始有些信了。因为他自小就非常奇怪:为何别人家里都有爹娘,而自己家里却只有母亲、舅舅,从未见过父亲;问过母亲,但总是招来她的一番喝斥。

现在听他一说,王元亨立时勾起了童年的记忆。但每一个说起太祖皇帝的人都把他说的英勇神武、世间罕有,这又让王元亨对这位太祖皇帝产生了极大兴趣。

就问那儒生道‘看来老前辈与我家渊源颇深了,那太祖皇帝又是个怎样的人物,你也定然是知道的了。

’那儒生点了点头双手负后道‘若问起太祖皇帝,普天之下恐再也没人比老夫更清楚了!

’哦?王元亨看着他,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少时,那儒生喝了一口茶后,将太祖皇帝滁州战皇莆晖,南唐擒韩韬以及如何夷平南方诸国,北攻北汉、契丹之事向王元亨略略说了一遍。

‘太祖皇帝果然是一员勇猛武将!!’听了儒生一番讲述后,王元亨赞道。

闻言,那儒生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道‘太祖确是神勇,但也并非只是一介武夫,他还尤其爱书好学;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

’顿了顿他又道‘当年他每下一城,必先寻尽城内各类书藏典籍,然后时时拿出阅读;即使在军中也常常都是手不释卷。

’说到此处,他突然停了下来,转身上了阁楼。少时,他即提了一个包袱下来交给王元亨。

因不知里面是何物事,王元亨连连推辞。‘这本就是你祖父遗留之物,今日物归原主;也是理所应当。

’儒生皱眉道。听他如此说,王元亨这才赶紧双手接过。看看时候已是不早,那儒生忙命人取来饭食与王元亨用过后,说道‘太祖之事,非是一日、两日能够说清。

公子若不嫌弃,可在老夫这里小住数日;待我慢慢说与你听’王元亨想想似乎也并无其他紧要的事,就点点头答应了。

那儒生立即安排下人收拾好了房间,安排王元亨住了下来。回到房间王元亨打开包袱一看,竟是几本稍有些发黄的古书。

王元亨对那本名为‘九玄剑经’的秘籍并未放在心上,但对其余的两本‘礼记’‘大学’却倍加珍视。

他在幼时上私塾时,就曾经常听先生称赞这两本书;是以,即取出放在自己身上。

以便自己时时查阅。此后的一段时间里,王元亨除了吃饭、睡觉,闲暇时看书外,就央求那儒生为他讲述太祖皇帝的轶事。

那儒生对太祖之事也确实是非常了解,他又陆陆续续地将太祖从二十一岁离家闯荡投郭威账下从军,到至柴荣潜邸为将之事一一向王元亨讲了一遍。

不觉,已是几天过去了。这一日,待那儒生讲完太祖如何在陈桥驿黄袍加身登上帝位之后,王元亨终于忍不住问道‘前辈为何对太祖之事如此清楚?

还请前辈告知。’那儒生起身一阵朗笑后说道‘老夫非是别人,正是那与太祖皇帝亦师亦友的幽州赵普!

’啊--??此人就是名满天下,人称‘半卷论语治天下’的本朝开国宰相赵普!

!王元亨顿时肃然起敬‘原是老大人在此,小子失敬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