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神话与笑话(2 / 2)

加入书签

科举制度从隋代伊始,从唐至宋,已经非常成熟。

历来,猜题,从来都是一个人对一群人的战争。

尽管出题人被考生和各大书院的教习研究来研究去,但真正猜中考题的,少而又少。

猜中徽宗出的考题,真是太神了。

赵桓越发感到母后的圣明,当初,如果不是母后发现了宗舒的巨大潜力和价值,今天,风光的可能就是赵构或赵楷。

那时,宗舒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光芒四射。

如果康王赵构或郓王赵楷将其拉拢过去,宗舒就成为他最大的敌人。

北伐辽国,有了宗舒的参与,在战场上救回了种师道,从而还原了战场的真相。

赵构在这次战争中大伤元气,几乎失去了与他一较高下的资本。

如果说上一次救回种师道,是一种不可能的任务。

那么这次,指导苏易一个月,让苏易高中状元,更是不可能中的不可能。

而宗舒又在挑战不可能。

在此过程中,广大举子群情激奋,都以为是宗舒是在公开对他们进行侮辱。

此时,赵楷跳了出来,组织广大举子,为他们加油打气,实则是在笼络这帮举子。

特别是赵楷还组织了一个倡议,凡是排在苏易后面的举子,今后不再参加会试。

看起来,赵楷这是为广大举子鼓与呼。

事实却是,赵楷把这帮举子给坑惨了。

如果不是赵楷组织这个活动,这些落榜的几千名举子还能参加会试。

除了个别脸皮厚的,冒着被人笑话的风险可以继续参加会议,其他人恐怕都要另谋出路了。

在这一次苏易考中状元的事件中,宗舒成了大赢家,成了神话。

赵楷成了大输家,输成了一个笑话。

也许,七千余名举子天天都在心里骂赵楷。

当然,更多的举子是在嫌自己的手欠,追悔不已。

赵桓虽说没有做什么出彩的事,但最起码没有做丢人的事。

并且,宗舒还时不时地给他挣脸。

最为关键的是,赵桓在徽宗心中的地位是越来越重。

后宫的很多支出,都得看东宫。因为《大宋时报》和新式暖阁,东宫从中分得了不少银子。

赵桓在打赏手下人的时候比过去大方了很多,越来越多的太监还恳求梁师成,调到东宫来做事。

宗舒又讲起了新的章回。

这期《大宋时报》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科学问答”:为何雷电大作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听到这个问题,赵桓等人马上思考起来。

雷电大作,大家都遇到过这种现象。

这些平时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大家从来没有问过为什么。

当宗舒提出来时,大家这才明白,对呀,为何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赵桓马上想起了很多大儒提出的“格物穷理”,都在说,都在讲,但是也没见他们格过什么物,穷过什么理。

但是宗舒随便提出一个问题,都能把大家难倒,随便一个现象,宗舒总能发现其背后的原理。

“宗,宗舒,我想,是不是和烽烟有关联?如果先听到声音,后看到烽烟,那就没有狼烟的存在了。”

珠珠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珠珠,真不愧是才女!不仅是文才好,在自然科学方面也如此有天赋!

以狼烟和雷电类比,其实已经无限地接近事实,这就是声和光的速度问题。

珠珠所说的声音是喊话的声音,宗舒忽然想到,是不是制作一个喇叭出来?

像那天在几千名举子的现场进行招生或者做广告,有个喇叭,岂不是效果更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