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玻璃收藏家(2 / 2)

加入书签

他们家虽然被何艳捣腾得干净整洁,但也毕竟是套老房,似乎找不到好看点的背景。

谁知夏健锋早有准备,他不知从哪找来了几块白色的发泡板,拼成一个缺了相邻两面的四方体,这会儿让何艳从屋角拉了出来。

空缺的两边一边朝上一边朝向相机方向,里头放上玻璃瓶,放置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就可以拍照了。

夏至觉得这样的方法肯定不是夏健锋想出来的,果然,夏健锋解释道,这是他的老友胜叔的法子。胜叔已经如法炮制拍了一柜的玻璃,效果良好。

于是夏至就在阳台玻璃门前方支了张折叠桌,把背景道具放在上面,按照夏健锋的指示按顺序地放上玻璃器皿,一件件地拍着。

相机不带三角支架,夏至虽然搬了张板凳坐着拍,但拍久了手还是酸了,她累出一身汗。

她停下手歇息,将相机放在膝盖上翻看前面拍的照片。说不上多好,她也是混过专业影棚拍图书插图的人,相较之下,眼前的照片太小儿科了。

这话当然不能说给夏健锋听,他这玩票性质的,没必要找影棚大动干戈。

何艳趁着夏至在家赶去买菜了,这时屋里就父女俩,夏健锋坐在她身边半阖着眼,像是睡了,其实只是在闭目养神。

“这都是上海华商北洋玻璃厂出品的。这几年我专收这家厂的玻璃。都有厂铭标识,很多还有生产模具编号。你可以翻到底部看一下。”

夏健锋忽然睁开眼睛说。原来他看夏至一会儿看照片一会儿盯着桌上的实物,以为她产生了兴趣。

夏至点头表示明白,但没有去翻那个花瓶。这相当于品牌是吧?她多口问了句:“也有其他工厂出产的吧?好像都差不多。”

这几年才开始收这个品牌,那么就是说以前是杂七杂八都收一点吧,可是夏至印象中,现在这架子上的玻璃瓶和从前被摔碎了的那一柜,似乎没什么差别。

夏至随意的一问,打开了夏健锋的话匣子,他说:“这当然有区别。大的玻璃厂,像耀华玻璃、良友玻璃,都很有名气。华商是当年上海法租界里的一个小工厂,生产规模很小,但品类丰富,小巧精致。”

夏健锋侃侃而谈,从民国实业家的实业救国,谈到玻璃工业的崛起。

“玻璃易碎,不易运输,所以民国时期的玻璃制品都是供应给租界洋人和国内富商的,被认为是中产阶级的用品。慢慢才演变为普罗大众能消费得起的日常生活器物。民国玻璃的发展历史,从侧面反应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也是一部普通老百姓的消费史……”

五月的微风从阳台徐徐送入,父女两人,一个坐在轮椅上,似在半梦半醒之间,一个抱着相机坐在小板凳上,托腮凝神。

夏至印象中,父女间从没有这样静谧的时刻。

她一直以为夏健锋就是看着漂亮买着玩玩这些玻璃,没想到他还认认真真去图书馆查阅过大量的图书,在了网上收集了不少资料。

出书也不是心血来潮的,早在几年前,他就和几个朋友有计划地开始了分类收藏不同厂家的玻璃,他写了五本的笔记,就差把手稿输入电脑了。

“爸,笔记本给我看一下好吗?”夏至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